聯合報社論/觀光產業成觀光慘業,是綠色執政的人禍
受到颱風、地震衝擊,花蓮觀光慘兮兮,根據觀光署統計,花蓮縣春節平均訂房率僅二成。花蓮東大門夜市人潮不若以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八年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後,觀光業曾經歷十一年榮景。新冠疫情前的二○一九年,國際旅客來臺已近一千二百萬人,蔡英文政府還曾喊出「二○三○年觀光產值上兆」口號。不過,在禁止陸客來臺、疫情解封后境外旅客來臺人數未回疫前水準,以及國人出國旅遊意願高於國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觀光業每況愈下。
去年初蔡政府將全年境外旅客目標訂在一千萬人,到年底卻只定格在七百五十萬人左右,遠不及預期。去年五月賴政府剛上任時,也把「觀光產值上兆」目標提前到二○二八年實現;到年底卻悄悄把時間「回覆」到蔡政府所提的二○三○年,已在賴總統此任任期結束之後,明顯就是不想面對政策跳票結果。對於觀光業困境,可說束手無策。
雖說觀光大幅衰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但真要救觀光,並非毫無辦法。儘管兩岸情勢依然緊張,且臺灣民衆組團赴大陸旅遊,或大陸民衆來臺旅遊禁令仍在,但自前年底起就可嗅到兩岸觀光鬆綁味道。二○二三年十一月,交通部宣佈將對團客赴陸解禁。去年四月,陸方對赴陸交流的國民黨人士表示,將陸續開放福建居民到金馬旅遊。去年十二月,來臺參加雙城論壇的上海市副市長華源公開承諾,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爲此業者均高度期待。
如果這些宣示能一一落實,不僅可解觀光業燃眉之急,甚至可能重回觀光榮景。但在政治力干擾下,這些兩岸觀光交流機會之窗,都未能打開僵局。去年春節前交通部政策急轉彎,重頒禁團令。而「福建居民到金馬旅遊」和「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則被綠營支持者指控是統戰,甚至再度傳出「憂心陸客影響臺灣旅遊品質」聲音。
賴政府的態度更是曖昧不明,不但質疑對岸「誰作主」,對「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也採三手策略。交通部說「歡迎陸客來臺,對禁團令滾動檢討」;陸委會則提「三不原則」,要求不出於政治目的、不附加條件、不隨時爲脅迫叫停;賴總統新年談話更指定兩岸開放觀光,「先由臺灣的臺旅會、中國的海旅會」進行小兩會談判。要對岸不設前提,但設定最多前提的恰是民進黨政府。
觀光業死活,民進黨政府從未看在眼裡;其心中所繫、手中所做,始終是如何利用兩岸觀光議題操弄對立,獲取政治利益。如果能把兩岸政治對立和觀光交流脫鉤處理,以疫前二○一九年陸客近三百萬人計,豈會有去年千萬國際旅客只達標四分之三、觀光逆差超過七千億、春節訂房率創新低、旅宿業頻傳歇業慘劇?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作爲第三級產業主力之一,觀光業如果崩潰,從二級產業轉型到三級產業就只是空談;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看,自開放民衆赴大陸探親政策起,觀光業就扮演着兩岸關係「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角色。一面宣稱希望緩和兩岸關係,一面阻攔兩岸觀光交流,政策目的與手段完全背道而馳。旅遊品質不佳或旅宿價格太高,都可能是觀光不振原因,卻無法解釋觀光業爲何全面崩潰。把觀光業者生死當成政治武器,產業成「慘業」,就是民進黨執政下的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