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郭智輝海外電廠狂想,要再A國庫幾千億?

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出海外種電送回臺灣,16日在立法院爲自己嘴快及發言不夠精準道歉。 記者曾原信/攝影

郭智輝的海外電廠構想,來自兩個靈感:一是美、日、菲三國正洽商「呂宋經濟走廊」計劃,要協助菲國建設港灣及鐵路;二是澳洲與新加坡剛談成一項三○○億澳幣的太陽能發電計劃,興建一條四千三百公里的海底電纜,將澳洲北領地的太陽能送至新加坡。郭智輝必定是想像力及創新力過人,立即將兩項靈感交織成「臺灣到菲、日設電廠」的奇想,認爲如此即可解決臺灣電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又能達到二○三○減碳的目標。

如果海外設置綠電廠計劃只是紙上談兵,事情看起來就很簡單。問題是,我國並非「呂宋經濟走廊」計劃的參與國,我方也從未與菲律賓或日本洽談設電廠事宜,可謂「八字都沒一撇」。對如此個人發想層次的事,郭智輝就將它當成重大決策公諸於世,不嫌唐突與躁進嗎?尤其,郭智輝說電廠地點的選擇可請AIT處長谷立言代爲尋找;亦即,如此重大的決策我國自己一點都不必浪費腦力,只要聽憑別人安排就行嗎?如此一來,我們的決策主導權和利弊分析都可以拋棄了嗎?

最大的問題在,郭智輝對於「海外設電廠」一事根本未經細思,未經與其他部會或臺電進行徵詢或可行性分析,甚至未對其效益及可能障礙作出評估,就得意洋洋地公開發表。他在炫耀自己的創意之餘,也暴露了自己的天真,暴露了他身爲經濟部長的華而不實。

舉例而言,菲律賓和日本的電價都比臺灣昂貴,菲律賓的民生用電是每度六.三八元,日本民生用電則是七.七三元,兩者均遠出臺灣的三.四五元甚多。如此高的電費,經電纜千里迢迢輸送至臺灣,至少還要流失三分之一的電量,怎麼可能覺得會更划算。郭智輝是企業界出身,若連這些基本的成本及代價都不計算,就要胡亂推動,不是把臺灣電力推進更大的火坑嗎?尤其,臺灣的光電廠遭到居民抗爭阻擋,那麼到了菲、日等國,難道當地百姓就會乖乖接受?從這樣的觀點看,郭智輝不僅是在轉移焦點,根本就在推卸責任!

再看,澳洲要將光電送至新加坡,就要花費近六千五百億臺幣建置海底電纜,還得經印尼等國同意。臺菲距離雖然較近,也達三百多公里;若再加上臺日電纜,少說也得數千億元。換句話說,郭智輝的海外電廠夢想,臺電和政府立刻要再從國庫掏走幾千億元;而這能否保證臺灣供電無虞,仍是一大疑問。最現實的是,臺灣用電吃緊已經迫在眉睫,而我們的決策者卻在奢談六年、八年後的海外供電。這豈只是捨近求遠,根本是空中畫餅、異想天開了!

新加坡之所以需要從澳洲購電,主要是其電力九成八以上仰賴化石燃料,低碳能源佔比不到二%,亟需降低碳排。而新加坡是城市國家,腹地狹小,其政府擔心設置核電廠會讓國民不安,因而轉向陽光充沛的澳洲北領地購電。我國與新加坡國情不同,分明國土有餘裕可以發展乾淨穩定低碳的核電,賴政府舍此不爲,卻突發奇想要到海外設廠。海底電纜投資龐大,除輸送易於耗損,戰時更成爲易遭切斷的致命弱點,郭智輝想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