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賴政府強推四接,卻拉基隆情感和安全陪葬
臺電推動基隆協和發電廠改建爲天然氣發電廠,環境部將召開第6次四接環評初審會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接環評自二○一七年提出後,逾七年未能拍板,關鍵就在爭議太大。起初,臺電預計在外木山填海造陸興建四接,面積達十八.六公頃,因底下蘊藏豐富的珊瑚生態,遭當地民團強烈反對。臺電遂以偷渡方式抽換環評內容,將基地東移四百公尺,面積縮小爲十四・五公頃。然後宣稱,因仍在原瑞芳水產保育區範圍,毋需重新申請開發同意函,便在當時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開綠燈掩護下,一路闖進環評會議。
但東移後的開發版本卻緊鄰基隆港,具高度危險性的LNG船頻繁進出港區,對基隆港亟思發展成郵輪母港及往來商船皆投下不定時炸彈,帶來「滅港」危機。尤其,四接距離港邊人口稠密區僅四百公尺,更有高度公安疑慮。
民進黨爲推四接,可謂奧步用盡。其一,中央和地方聯手沒收基隆的「護海公投」;其二,臺電更恐嚇人民,一旦四接無法興建,北東電網將產生缺口。但就算真的如此,這也是民進黨擋下核四,並執意將機組仍然安全堪用的核二、核三廠關閉所致;如今,苦果及責難卻要由基隆承受。
AI產業興起,更成爲臺電裹脅地方的武器。臺電董座曾文生稱,爲減緩輸電瓶頸,不再核供桃園以北地區五MW以上資料中心,呼籲高科技業到「支持電廠開發」的縣市設廠。曾文生對AI產業落腳地指手畫腳,已經僭權;何況當初重啓核四公投,北臺灣除新北市不同意票以微幅差距勝出外,其餘皆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亦即,北部民衆並未拒絕核電,也願承擔發電責任,問題在民進黨政府硬推悖離科學與民意的非核家園,才導致用電屢生缺口。曾文生竟以此來情勒北部民衆,根本是倒果爲因。
協和燃油電廠今年六月底將除役,在地方要求不得延役下,臺電的動作愈來愈粗魯。環團透露,曾文生之所以急着在今天通過環評,是算準環評會議後緊接着就是過年,一旦抗爭拉長戰線,後續就難再凝聚動能。與此同時,基隆工商界及在地裡長近日突然接連集體公開力挺四接,是企圖營造「地方不反對」的氛圍。
這些「在地民意」,反映的其實是既得利益者的聲音,背後也都有臺電操盤痕跡。臺電以「敦親睦鄰」回饋金補助周邊鄰里辦公室,里長挺四接的記者會有臺電專車接送,檯面下充滿想像空間。賴政府不思檢討紛亂源頭的能源政策,反而硬推四接過關,可謂「棍棒與胡蘿蔔齊下」:以缺電危機恐嚇工商界,藉「以商逼政」要地方首長俯首稱臣,再賞以回饋金爲甜頭。如此撕裂基隆,既不負責,更不道德。
從臺電擺出的陣仗與暗地動員的力道,今天的四接環評,看起來賴政府有非過不可的打算。民進黨政府爲滿足二○二五燃氣佔比達五十%,中油三接、臺電四接、中油二期,以及七接等計劃近年不斷排上環評期程。一個月前,位於高雄的「七接」僅歷經一次環評初審,立即在環評大會火速過關。今天的四接如果也闖關成功,再加上煤電,預示臺灣進入大火力發電時代,全民都要爲錯誤的能源政策付出高昂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