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中國申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數全球第一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簡稱“WAIC 2024”)在上海開幕。聯合國7月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在聊天機器人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最多,是排名第二位的美國的六倍。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允許用戶創建包括文本、圖像、音樂和計算機代碼在內的內容,爲一系列工業和消費產品提供支持,包括ChatGPT、Google Gemini或百度“文心一言”等聊天機器人。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聯合國的15個專門機構之一)的數據,在過去十年裡,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數量超過了5萬項。報告顯示,圖像和視頻數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中占主導地位,其次是文本和語音/音樂,使用基於分子、基因和蛋白質數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也在迅速增長。

WIPO專利分析經理克里斯托弗·哈里森(Christopher Harrison)告訴路透社,“這是一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領域,我們預計它的增長速度還會比現在更快。”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示,2014年至2023年期間,中國提交了超過3.8萬項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而美國同期提交了6276項。韓國、日本和印度的專利申請數則分別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

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五的企業機構中,4家企業機構均來自中國。具體來看,分別是:騰訊(2074項,中國)、中國平安(1564項,中國)、百度(1234項,中國)、中國科學院(607項,中國)、IBM(601項,美國)、阿里巴巴集團(571項,中國)、三星電子(468項,韓國)、Alphabet(443項,美國)、字節跳動(418項,中國)、微軟(377項,美國)。

哈里森稱:“中國的專利申請廣泛涵蓋了從出版、文檔管理到自動駕駛等領域。”

WIPO的報告同樣指出,高校在人工智能研究中貢獻巨大,其中中國高校占主導地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在全球前2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中,有47%來自中國,而半導體業極爲發達的韓國,在同一排名中的比例僅爲2%。

除了發力AI人才培養,中國也一直注重AI領域的全球治理及國際合作。7月1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包括美國在內的140多國參加決議聯署。決議旨在敦促國際社會在富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營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商業環境,實現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