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效應/擴大智慧決策 提升競爭力

最近在臺灣和馬來西亞參加AI論壇,商業服務業甚至許多新創公司都對其趨之若鶩,AI應用對企業非核心組織功能外包業務逐漸深入,例如客服與人資外包。

欲比較馬來西亞和臺灣商業脈動的差異,與馬來西亞零售連鎖協會(MRCA)交流後得知,其商業培訓最熱門的兩大主題:一是AI、另一是BI。

其實這兩個主題在臺灣,近來也成爲商業服務業人才培訓的焦點。所謂AI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要是指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而BI則是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從微軟Power BI軟體,產生企業自定義的營運分析儀表板(Desktop),進一步以AI自動生成分析。

AI應用發展快速,絕不只是Chatbot和仿生機器人而已,生成式AI的滲透,正由外而內從顧客體驗延伸到公司內部決策。

企業決策(Decision)的範圍無處不在,以商業服務業而言,舉凡新品、選址、訂價、促銷等不一而足,各個層級都有須負責的決策任務,算力的發展衍生CI和DI的應用,正逐漸浮出水面,茲分敘如下:

一、CI計算智慧(Computation Intelligence):算力即競爭力,經營數據必須建構一套分析架構,才能快速提取其中規律與趨勢。

在AI還沒有普及應用前,商業服務業從各據點(商店)的銷售時點(POS/Point of sales) 系統中,結合BI軟體設定報表,即可解讀數據,將數據圖表化,但加入AI算法還可模擬未來走勢,若經營不做出改變,未來已被鎖定在規律上。

計算智慧可進一步發展爲助力企業的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對企業的集體決策和創新行動形成助力。

二、DI決策智慧(Decision Intelligence):企業人每天都必須面對決策,做出選擇、執行,並承擔結果。但決策永遠是有限的理性,因爲我們往往看不到全局。

小至AI助理、大到企業智慧大腦,AI應用使得企業經驗、知識、標準、制度等整合運用,使決策前有類似「助理」和「幕僚」的功能,提供多方案建議。

多方案建議並非簡單的從中選擇,而是可以提供更多思考決策時賦能與加值的空間。

從AI、BI到 CI、DI,AI化的商業服務業,將體驗由外而內,算力使企業更能看清現況,並且能從容對應未來,不要求百分百正確,只要能更快反應,就已領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