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防疫各走各路 牽動人員往來

面對上海此輪力道這麼大、時間這麼長、爆出各種亂象的全城封控下。解封后的臺乾颱青甚至臺商動向被深深被關注。(中新社)

在大陸堅持動態清零不放鬆,而臺灣則幾乎「躺平」準備共存之下,兩岸的疫情防控政策已經「各走各路」。面對仍舊頻繁的經貿互動,也牽動臺乾的往來變化。例如雙邊都對隔離天數放寬,或有望讓過去幾年常駐大陸的臺幹能有機會多返臺。臺商觀察,從供應鏈與經濟趨勢來看,未來臺幹長駐東南亞的機會將陸續增多,對大陸可能會趨向於項目型、任務型導向的短型差旅。

另一值得討論議題是,面對上海此輪力道這麼大、時間這麼長、爆出各種亂象的全城封控下。解封后的臺乾颱青甚至臺商動向被深深被關注。居住上海多年的Ken說,不用等解封,現階段上海疫情就有不少臺灣人離開,甚至因爲最近兩岸班機少,不少人一到浦東機場遇到的都是熟人,坦言恐怕會走掉更多人。

一位上海臺協核心幹部認爲,兩岸如今防疫政策不同,陷入尷尬兩難局面。一種邏輯是回臺灣比較自由、但確診數飆高的人身安全,另一種是人在上海不能自由出行,但強力防控下相對安全。他認爲除主觀想法外,仍要回歸到客觀機會,考慮回到臺灣的話,公司是否有具發展性的職務。否則回臺灣不見得是最佳選擇。

此外,有上海臺商分析,在兩岸的邊境隔離天數近日都有放寬之下,未來臺幹到大陸出差型態也有變化可能。從產業鏈、供應鏈角度來看,東南亞跟印度取代中國製造的態勢依舊,臺商工廠撤往東南亞等國趨勢不變,未來需要更多長期派駐的臺幹需求。

反觀赴大陸出差的臺幹,未來或許更爲偏於單一案子的項目型態,當完成一個任務或指標就回臺灣,調整爲偏向中短期差旅。這除了過去臺幹打下的管理根基外,也跟這兩年可能一派到大陸被隔離、影響線下效率,但臺商老闆薪水還是得付的負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