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通水「定量購⽔」恐變浪費 議員建議用多少買多少

兩岸通水的田埔受水池,因爲大陸原水都是先存放在此,大量外來魚種的魚苗與魚卵在此繁衍成長,數量相當驚人。圖/民衆提供

兩岸通水6年累計引進逾3540萬噸原水,每天減少地下水抽取量約9000噸,地下水使用率降至15%,地下水位亦有逐步回升,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表示,陸⽔供金政策確實緩解2019至2021年,約3年旱災缺⽔壓力,但定量購⽔不利於預算及⽔資源合理運⽤,還可能造成浪費,建議「用多少、買多少水」,兩岸攜手省水。

金門自來水廠廠長楊沁杭表示,依照金門水廠與陸方2015年簽訂的購水契約,陸水保證量將於今年提升至每日2.5萬噸,以目前民生用水需求每天約2.2萬噸計算,每日可能有3千噸原水無法去化,除造成水資源浪費,也增加財政的不必要支出。

楊沁杭說,自來水廠與福建省水務發展集團上月20日在金門簽訂補充契約,今年8月5日起,金門縣購水保證量將由原契約每天2.5萬噸調降至2.1萬噸,之後再逐年緩增。初估未來一年將可減少財政支出約1400餘萬元,降低水廠資金壓力,也避免水資源浪費。

董森堡表示,金門用水量目前近9成都是使用大陸水,金晉通水簽訂契約時,採用定額採購方式,第1至3年每天買1萬5000噸,第4至6年買2萬噸,第6至第9年維持2.5萬噸,第10年爲3.4萬噸。他說,定額買水契約弊病在於,無論有無用水需求,都必須把水買進來。當初契約中的買水量,是縣府樂觀評估小三通客流量及來金旅遊人次,有高估用水量。

他說,2019年疫情爆發後,金門遊客數下滑,水資源仍照常進口,目前超量購買的陸水已佔金門總體水資源80%至90%,比當初中央政府希望的佔比高出50%。此一機制恐會造成金門怠忽本地湖庫自有儲水能量的供給能力,也白白浪費金門天然降雨帶來的自有水源,變相造成兩岸政府虛耗珍貴的水資源。

董森堡建議,兩岸應對契約作出修正,採用按量付費方式,避免預算浪擲。長遠來看,縣府更應正視自有水源的供應,如水源區保護、保水設施施作、地下水補註、湖庫浚深、海淡水系統開發等備用系統。

當年全程參與兩岸通水的金門縣議會前秘書長翁自保表示,整體而言,兩岸通水的「利遠大於弊」,他說,前幾年金門經歷半世紀以來的大幹旱,如果沒有兩岸通水,早就「撐不下去」;他說,金門位處離島,興建水庫不易,且年降雨量未及臺灣之一半,加上金門當地水庫屬於淺碟型、蓄水量少,夏天容易優養化,水質極差;水源主要仰賴湖庫、地下水、海淡水,自產水成本每度約50、60元,過去金門缺水時都由臺灣運水,每度水成本高達200元以上,「遠水救不了近火」。可以說,6年多來,大陸引水對金門的幫助很大。

福建省水務發展集團董事長朱金良在上月底率領團隊訪金,重新簽訂補充契約。圖/金門縣自來水廠提供

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建議,兩岸應對供水契約作出修正,採用按量付費方式,「用多少買多少」,避免預算浪擲。記者蔡家蓁/攝影

全程參與兩岸通水歷程的金門縣議會前秘書長翁自保表示,兩岸通水的「利遠大於弊」,他說,前幾年金門經歷半世紀以來的大幹旱,如果沒有兩岸通水,早就「撐不下去」。(資料照片)記者蔡家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