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業交流申請標準放寬 陸委會改用3要件評估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樑文傑16日下午主持陸委會例行記者會。(朱紹聖攝)
兩岸學術交流回暖,在臺灣舉辦的大學營隊罕見出現對岸官員身影,交流標準似有所放寬。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樑文傑證實,去年12月3日起,政府已經函請各機關改用「專業性」、「關聯性」和「必要性」來作爲評估標準,和疫情期間有所不同。
第31屆兩岸大學生新聞營時隔6年來臺舉辦,大陸學生來臺人數約50名,中國記協臺港澳工作部主任沈毅兵也於疫後首度隨團來臺。對此,樑文傑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兩岸的文教、學生交流,政府基本上向來是持歡迎立場。
據悉,本屆新聞營足跡涵蓋臺灣北中南,爲期10天9夜。樑文傑指出,這10天內,都沒有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師生們出來受訪,或是發表一些挑動社會情緒的言論,「我們很歡迎這樣的交流,這纔是健康有序的交流」。
2023年蔡政府時期,兩岸學術交流辦證困難,教育部要求申請須符合「必要性、不可替代性」,但據傳賴清德總統上臺後逐步放寬。
對此,樑文傑證實,在疫情期間,我方確實是用「必要性」、「急迫性」和「不可替代性」當作專業交流的申請要件,但去年12月3日,政府已經函請各機關改用「專業性」、「關聯性」和「必要性」來作爲評估標準,和疫情期間有所不同。
此外,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上海社科院臺研中心主任盛九元兩位涉臺學者近期低調訪臺,陸委會曾稱,會做「適當安排」與他們互動。對此,樑文傑表示,陸委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兩位學者進行互動,「討論一些問題」,但具體情況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