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劉信義:推動國有資本發起或參與早小孵化基金投資
“在實踐中我們感覺到在滿足科創企業多元化資本需求方面,還希望政府資本的支持力度更大一點,退出的機制更加通暢一些,制度的安排更加完善一些。”在1月24日下午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專題審議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信義如是說。
在會上,他提出了四方面建議,一是加大財政和國資的投入,撬動社會資源。二是形成投資接力,暢通科創資本的退出通道。三是爭取金融創新試點,推出市場迫切需要的對投資資本臨時性過橋支持的貸款品種;四是創新管理方法,解決國有科創資本的後顧之憂。
劉信義建議,對於早小階段的科技企業,一要明確市區財政預算中按一定比例和規模出資設立科創引導基金,並提高引導基金單一出資比例,合理延長子基金存續期限。二要推動國有資本按照一定投資比例或規模,發起或參與早小孵化基金投資。三是建議能夠鼓勵支持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發起早小基金,因爲核心企業有專業的優勢能夠賦能上游企業。四是建議能夠鼓勵專業投資機構和核心企業合作,成立一些投資早小基金。
在暢通科創投資退出渠道方面,劉信義建議,要發揮上海金融要素市場齊全的優勢,支持科創板,深化私募股權轉讓平臺。同時,建議支持和推動S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的設立。
他同時建議,發揮上海科創金融改革實驗區的優勢,暢通金融機構對科技金融的支持,特別是臨時貸款的支持,“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方向是國際化,國際上對資本進行過橋支持是慣例,建議藉助上海科創金融改革實驗區、浦東引領區改革,爭取面向PE/VC基金的‘PE/VC過橋貸’”。
談及如何解決國有科創資本的後顧之憂,劉信義表示,一是提高國有資本對科創投資的積極性,允許提高早小科創型基金的管理費率、降低基金門檻收益率、提高超額收益分配等;二要創新國有科創投資的管理規範,簡化早小硬科技項目投資盡調的要求,優化國資評估備案的流程,在已有的試點基礎上擴大估值備案的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