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科學家因揭示基因調控新機制獲得諾貝爾獎,MIT這個實驗室諾獎頻出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兩名美國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表彰他們發現了微小RNA(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兩位獲獎者將平分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745萬元人民幣)獎金。
微小RNA是一類在基因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小型RNA分子。諾獎委員會表示:“他們的開創性發現揭示了一種全新的基因調控原理,這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生物至關重要。”他們揭示了人類基因組編碼中超過1000種微小RNA。這一發現爲理解生物體功能及其如何發育開闢了新的維度。
安布羅斯和魯夫昆曾共同獲得2008年的拉斯克醫學獎,但當年拉斯克獎的另一位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David Baulcombe並未被授予諾貝爾獎。
安布羅斯1953年出生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漢諾威,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做博士後研究,後來成爲哈佛大學的首席研究員,現爲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伍斯特分校的Silverman自然科學教授。
魯夫昆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他也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後來成爲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現爲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
安布羅斯和魯夫昆都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家羅伯特·霍維茨(Robert Horvitz)教授的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而霍維茨以研究線蟲聞名,他因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化凋亡的遺傳調控機理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鈞瑛也曾在霍維茨的實驗室進行過研究,並對其發現細胞程序化凋亡的遺傳調控機理作出重要貢獻。在安布羅斯和魯夫昆獲得諾貝爾獎後,袁鈞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我與Victor和Gary都非常熟悉。”
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mRNA技術的開發者——匈牙利科學家卡塔琳·卡里科和美國同事德魯·魏斯曼。這也是連續兩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被授予與基因相關的領域。
此外,從2006年的RNAi,到2020年的CRISPR,再到2024年的microRNA,小RNA領域也已經3次獲得諾貝爾獎。
諾獎授予microRNA的基礎研究工作,也有望推動相關的藥物在臨牀上的應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朱鴻明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不能表達蛋白質,microRNA曾被認爲是細胞轉錄中的'廢物;,兩位諾獎獲獎者的工作首次發現了microRNA在基因轉錄調控中的重要作用,意義重大。”他同時表示,雖然microRNA幾乎參與了細胞中所有重要的生物學過程,與衆多疾病密切相關,但目前以microRNA爲靶點的治療藥物研發仍處於早期階段。
朱鴻明指出,目前處於臨牀研究階段的microRNA靶點,包括心衰治療的mir132、丙肝(miR-122)等,均尚無明確進展。“一個microRNA可同時靶向多種細胞中的多個基因片段,其表達量、位置和時間的差異會帶來不同的調控結果,複雜的microRNA作用機制可能是困擾其臨牀轉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他解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