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的新疆實踐丨綠染沙海 繪就生態新畫卷——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見聞

(原標題:“兩山”理念的新疆實踐丨綠染沙海 繪就生態新畫卷——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見聞)

“4個月前,這裡還是漫漫黃沙、流沙肆虐。如今,新栽種的羅布麻已經生了根,築起了一道防沙治沙的綠色屏障。”8月14日,距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城30多公里的塔里木河南岸尉犁—且末沙漠公路邊,2300多畝人工種植的羅布麻、梭梭在蘆葦草方格的圍護下,向遠方延伸。尉犁縣林業和草原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小東說,經現場抽檢統計,羅布麻和梭梭的總體成活率達85%以上,這項工程是尉犁縣打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一部分,對改變塔里木河生態環境、保護尉且沙漠公路和附近數萬畝農田、草場起到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13日,自治區在和田地區于田縣召開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現場推進會,對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固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這場阻擊戰涉及7個地州市46個縣(市、區),共佈局了7個重點治理項目、13個子項目,完成後,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串串“綠項圈”將全部閉合,祖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也將越築越牢。

沙海涌熱潮,處處植綠忙。近一年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工程項目現場,草方格、固沙網、阻沙障、滴灌帶向沙海挺進;新栽種的沙生植物串珠成鏈,呈現片片綠意;引洪灌溉、自然恢復的胡楊林綠意盎然,沙漠邊緣鋪展出一幅壯美的生態新畫卷。

堵住285公里缺口

據測定,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圈的長度是3046公里。過去40多年,依託“三北”工程,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已經形成了長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沙漠邊緣無林草和溼地的空白區長度285公里,主要分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和東南緣的且末縣、民豐縣。

補齊最後285公里,就能形成一道巨大的綠色生態屏障,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鎖住”。

在民豐縣亞瓦通古孜鄉,2012年開始種植的綠化林鬱鬱蔥蔥,阻隔了沙漠。新的綠化區裡,推土機、挖掘機在沙海中穿梭,揚起陣陣黃沙,將沙包推平。

承擔綠化施工的是中鐵建發展集團民豐治沙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於碩介紹,這片區域的治沙總面積達13萬畝,先推平沙包,再種植胡楊、沙棗樹作爲防護林;區域外圍實施工程治沙,通過設立阻沙障和草方格固沙。

且末縣境內的車爾臣河東岸是打贏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重點區域。今年春季,且末縣在這裡的河東治沙基地種下130萬棵梭梭、胡楊苗木,面積達5000畝。在護林員的精心管護下,苗木成活率很高。遠遠望去,綠色在不斷向沙漠挺進。

“我們計劃在2024年至2030年期間完成81.57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其中,2024年至2026年規劃治理面積36.97萬畝。屆時,沿車爾臣河東岸將形成一片新的綠洲長廊。”且末縣林草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卡米力江·吐爾遜說。

且末縣河東治沙基地1998年設立,20多年來建成了一條東西寬1公里至7公里不等、南北長23公里的生態長廊,有效阻止了沙漠由東向西移動侵蝕且末綠洲。

從1999年到2020年的20餘年間,且末縣揚沙天數下降39%,降水量提升17%,蒸發量降低0.7%,相對溼度增加了2%。卡米力江說,如今,且末冬天會下雪,春夏秋會下雨,這是生態好轉的最直觀體現,“我們對打贏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充滿信心。”

機制完善促“綠”效提升

走進和田市阿克恰勒鄉肖爾巴格村,52歲的護林員阿卜杜拉·拜爾迪正忙着給防護林澆水。

“我記得小時候常常刮沙子,有時候風沙大得很,出門連路都看不見。現在好多年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了。”阿卜杜拉說,鄉親們都知道好天氣跟種好防護林有關,每年春秋季植樹都很積極,“愛綠護綠”已成爲大家的自覺行動。

讓沙漠染綠,離不開科技的力量。

策勒縣策勒鄉託帕艾日克村是全縣最靠近沙漠的村莊。10多年前,黃沙逼近了村落,村裡的年輕人開始種樹,跟沙漠“搶地盤”。

“能種活一棵算一棵,種不活的挖掉再接着種。”村民努爾買買提·吾布力卡斯木說。如今,他家院落外滿眼綠意,棗樹、核桃樹掛滿果實,白楊樹站得筆直,遠處的沙拐棗和紅柳攔住了黃沙。

託帕艾日克村“綠進沙退”離不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幫助。多年來,策勒沙漠研究站通過研究荒漠植被特徵和環境適應性、綠洲外圍防護林體系優化等課題,爲當地居民“驅沙”提供科技支持。目前,策勒形成了獨特的防風治沙體系:溝河堤壩在最前端攔截流沙;低矮灌草緊隨其後就地固沙;人工灌木林、窄帶多帶防風林對風沙進行雙重阻截;經濟林果帶調節氣候,幫助農民增收,增強農民防沙治沙的內在驅動力。

在政策和項目引導下,讓社會資本、各類企業參與治沙,是打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另一法寶。

在沙雅縣蓋孜庫木鄉沙漠邊緣,一片藍色的“光伏海洋”引人注目。這是中國電建沙雅縣25萬千瓦光伏產業園區低碳轉型新能源項目基地。

光伏治沙,是新疆多年探索和總結出的防沙治沙典型經驗模式之一。“光伏治沙的核心理念在於,光伏板不僅可以作爲發電設備,其鋪設後還能有效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作用,進而穩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動。此外,光伏板的遮陰效果還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有利於沙漠植被生長,從而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中國電建(沙雅)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杜思偉說。

綠色產業在沙海中崛起

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

今年7月,自治區制定《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總體方案》,提出2024年至2030年阻擊戰重點區域、重點工作、重點目標,並圍繞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沙產業謀劃實施12個標杆項目。其中,特色沙產業標杆項目包括在沙雅縣、于田縣、尉犁縣、且末縣打造4個百萬畝特色沙產業標杆項目,以及和田縣1個戈壁設施農業治沙標杆項目。

于田縣是我國受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隨着防沙治沙的深入推進,誕生於沙海中的肉蓯蓉、玫瑰花產業開始崛起。

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紅柳、梭梭根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爲“沙漠人蔘”。

“我從2009年開始種肉蓯蓉,現在紅柳、梭梭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我種植肉蓯蓉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于田縣奧依託格拉克鄉塔吾哈孜村村民艾則孜·買提肉孜說,他開始只種了8畝,如今已發展到950畝,還成立了合作社。

塔吾哈孜村有三成以上農戶種植紅柳肉蓯蓉,村委會今年也新種了150畝,用於發展集體經濟。

爲幫助和帶領農民種植肉蓯蓉和玫瑰花,于田縣引進了多家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推動肉蓯蓉和玫瑰花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如今,于田縣肉蓯蓉年產量達4萬噸,佔全國產量的85%。在於田縣,肉蓯蓉、玫瑰花相關合作社已達40餘家,帶動就業1萬餘人,實現了沙產業和生態建設融合發展。

讓沙漠“生金”,尉犁縣因地施策,積極發展羅布麻產業。

走進尉犁縣墩闊坦鄉沙漠腹地的託布協羅布麻防沙治沙示範區,今年3月起栽種的羅布麻苗綻放新綠、隨風搖曳。

該示範區是尉犁縣打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重點區域之一,總面積達3000畝。

羅布麻是沙生植物,葉可製茶、花可釀蜜、麻稈纖維可紡織、根莖可提取保健和藥用物質,經濟價值高。

尉犁縣野生羅布麻分佈面積達160萬畝。2021年以來,尉犁縣結合防沙治沙要求,集中力量發展羅布麻產業,從人工種植到紡織、康養藥用、板材家居、旅遊發展等,規劃了多個產業,吸引10餘家企業前來投資或洽談合作。

沙漠養殖“海鮮”、開展特種旅遊、試種小麥、推廣海水稻……一項項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沙產業已成爲一道令人矚目的亮麗風景線。

■記者手記

難忘沙漠中的三場雨

8月13日,記者前往尉犁縣託布協羅布麻防沙治沙示範區採訪。這個示範區位於墩闊坦鄉境內,距離尉犁縣城較遠,接近沙漠腹地。

一早出發,沒想到遇上了一場大雨。

雨點是在記者經過墩闊坦鄉塔特里克村時落下來的,時間大約11時30分。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打在車窗上,急促而密集。村裡的孩子們在雨中歡呼奔跑,真是一場“喜雨”。

車拐進沙漠,雨點逐漸變小,但一直時斷時續沒有停下。到託布協羅布麻防沙治沙示範區羅布麻管護站後,仍然有零零星星的雨點飄落。

這是兩三年來記者在沙漠中遇到的第三場雨。實際上,這期間記者進沙漠不到10次。這樣一算,遇雨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第一場雨,出現在2021年途經尉犁至且末的沙漠公路上。那是當年的3月19日,降雨出現在15時44分,地點在尉犁至且末方向沙漠公路K042處,屬於沙漠邊緣。初降時雨量較大,很快打溼了汽車前擋風玻璃。車輛往尉犁方向前行約5公里,降雨量逐漸減少。當時記者進行了觀察,明顯降雨過程約3分鐘,零星降雨持續至16時22分。

第二場雨,是在羅布泊附近的筆架山區域,時間是2023年“十一”假期的一天,記者跟隨哈密一支科考隊從哈密大海道穿越沙漠,在這裡宿營。當天凌晨4時許,在帳篷中被一陣急促的雨點敲擊聲驚醒。大雨持續下了1個小時左右。

筆架山區域是真正的大漠深處,能下這麼大的雨,着實令人驚訝。

與前幾年相比,塔克拉瑪干沙漠降雨如今已經不是那麼稀奇,因爲雨水變多了。就在8月下旬,還有遊客上傳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遇到洪水的視頻。

雨水爲什麼變多?記者認爲,除了西北地區氣候有暖溼化趨勢的因素之外,還與沙漠邊緣的“綠色”越來越多有關。幾十年來,新疆“三北”防護林工程一期接着一期,沿塔克拉瑪干沙漠織出了一條綠色的“圍脖”。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生態環境不斷好轉,這是天降“喜雨”的其中一個關鍵原因。

如今,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全面打響,祖國的西北將築起更加牢靠的綠色生態屏障。可以預見,未來的沙漠戈壁,將迎來更多的“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