獠次郎》里港雙慈宮 雙俠(下)
獠次郎》里港雙慈宮 雙俠(下)。(照片來源:作者部落格)
【愛傳媒獠次郎專欄】里港雙慈宮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一年),當時有一位不知名的商人從福建省漳州渡海來臺,隨身攜帶湄州媽祖香火護身,途經里港東門郊外(即現在鐵店村)時,因患重病而倒臥在附近的竹籬下奄奄一息,這時有一居民路過,忽遙見竹籬上發出毫光燦爛,宛如一盞明燈,他連忙趨前查看,就發現那名商人倒臥在地,而那如明燈般的毫光,正是從他垂掛在竹籬上的手中所握的香火袋發出的,於是居民趕緊進莊奔告請人來救,無奈最後仍回天乏術,商人病重不治,因此莊民合力將該商人厚葬後,香火袋就奉迎回莊建廟供奉。
初建之廟宇乃簡陋的草茅竹舍,至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年),才由地方出身欽賜主簿黃兆茂、太學生陳開基及地方士紳等籌資改建,當時稱爲「天后宮」。
據傳建廟當時,一陣大雨傾盆,二重溪流暴漲,深山洪流夾帶着大批原木滾滾而下,居民拾獲一根大流木「百日青」,經衆議奉獻雕塑湄洲媽祖神像之用,於是分刻了三尊媽祖金身,一尊爲鎮殿媽祖、一尊分靈給土庫雙慈宮,而另一尊媽祖,據耆老傳言,道光年間,閩、客械鬥,美濃客家人圍攻里港,撤退時將里港媽祖廟一尊媽祖金身(二媽)欲擡回美濃,但到手巾寮附近路上即碰上由旗山來救里港的義民,因此放下媽祖及神轎而逃,旗山人向媽祖請示要住旗山或送回里港,媽祖迴應要住旗山,遂由旗山人迎回供奉,但「雙俠」跟「雙慈宮」又有什麼關係呢?就讓我們接着繼續看下去……
話說清嘉慶十年(西元一八零五年)十一月,就在「海盜王」蔡牽先起事滬尾,再佔領鳳山,聲東擊西的計謀得逞後,遂趁虛攻進鹿耳門,但由於臺灣縣令薛志亮號召義民協助清軍防衛府城,使得蔡牽大軍雖包圍了府城,卻在久攻不破的情況下,給予清廷調兵遣將來臺灣援救解圍的機會。
因此,十二月二十四日福建水師提督李長庚就率澎湖副將王得祿等領兵抵達了鹿耳門外海。而在此同時,都司陳階升等已重新收復臺灣北部的淡水滬尾、艋舺地區,於是總兵愛新泰見援兵已至,率兵出師北門,並派遣吉凌阿率兵出東門,兩軍會師與蔡牽大戰於柴頭港。
蔡牽腹背受敵,斷尾求生,自炸船艦堵鹿耳門,以阻李長庚率清軍兵船進入臺江內海,卻也因此自斷了退路。
就這樣,雙方相互對峙的膠着情勢,一直持續到嘉慶十一年(西元一八零六年)二月二日纔出現了轉變,由於蔡牽受困沉舟之計,清廷水師的船艦無法駛入臺江內海支援,於是李長庚就遣許鬆年與王得祿率兵乘小船夜入臺江內海,出其不意,一舉燒了蔡牽的船艦二十餘艘,又奪其船九艘,清開了水道,使李長庚得以趁機率清軍水師進入臺江內海,攻佔城北的柴頭港(今臺南市北區),建立了反攻據點。
府城清軍及義勇見狀,士氣大振,遂決定趁此機會全力出擊,配合李長庚的水師援軍,採取水陸夾攻的方式,對洲仔尾(今永康)的蔡牽據點展開大規模的反攻行動,最後蔡牽不敵,率殘部三十餘艘船在二月初六日趁夜逃亡,李長庚率軍追去,府城之圍解除,蔡牽攻臺行動宣告失敗。
而後,臺灣總兵愛新泰重新整裝,遂於二月十二日揮軍南下,結果吳淮泗聽聞蔡牽被攻克後,知大勢已去,早已率衆四散而逃,於是二月十五日愛新泰不費任何吹灰之力,即收復被佔領八十餘日的鳳山埤頭城,守備陳名聲、同知錢澍也自內埔返回埤頭,與總兵愛新泰開始會勦四竄的餘賊。
由於縣令吳兆麟是在磚仔窯莊遇害,且當時居民竟見死不救,因此陳名聲便認定磚仔窯附近各莊都是吳淮泗的同黨,所以就對這些村莊展開清莊,造成很多無辜民衆受害,尤其是吳縣令自刎而死之處磚仔窯莊坪仔頭,這個村莊竟全村遭滅,一個活口也不留,而坪仔頭附近的村莊也無一倖免,都受到波及,各莊被官府捕殺的民衆亦不計其數,因此當官府前來「雙俠」羅光漢、羅光明兄弟所居住的村莊,以搜查叛亂份子的名義,要求所有莊民都到廟埕集合時,羅光漢、羅光明兄弟察覺事有蹊蹺而不願配合,沒想到官兵竟強行拖人,甚至直接砍殺,終於引發「雙俠」的不滿,挺身對抗官府。
他們分別抄起刀劍,以及重達近百斤的銅盾,手起刀落,先斬殺了前來搜捕的官兵,再衝入廟埕,襲殺那些實爲劊子手的狗官,解救了莊裡無辜的百姓,即使面對隨後趕來的火銃隊,雙俠銅盾在手也絲毫不懼,抵擋掉子彈之後,再行衝殺突圍,足見他們不僅武藝高強,臂力更是過人,據說雙俠兄弟倆平日挑水,是不用小水桶繫繩入井打水再倒入大水桶的,而是直接以挑擔將大水桶伸入井中取水,藉以鍛鍊強健的臂力,所以才能使得動手中這些重達近百斤的刀劍銅盾而恍若無物。
不但如此,雙俠兄弟聯手,攻守兼備,互補長短,配合得天衣無縫,威力遽增,以致圍捕的官兵根本就近不了身,更休想要拿下他們,但畢竟猛虎難抵猴羣,面對前仆後繼、蜂擁而上的大批官兵,雙俠也不戀戰,且戰且走,當他們退到下淡水溪畔時,因爲竹筏只有一艘,所以他們一渡溪,官兵都被滯留在岸邊,而雙俠暫時擺脫了追逐後,便往東北方向逃入里港莊內,投靠至友人的家中躲藏,準備前往府城控告這些濫殺無辜的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