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吳承恩的貢獻
作者:趙心放
吳承恩(1500-1583年),淮安府山陽(今江蘇淮安)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代表作有《西遊記》《禹鼎志》等。
(一)性敏聰慧博學多才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吳銳經營花線鋪,爲兒子取名承恩,字汝忠,就是希望他讀書當官,上承浩蕩皇恩,下澤四方黎民,做一個名留青史的忠義之臣。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十分愛好學習,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書法和繪畫也頗有造詣,此外還精通圍棋,喜讀載有軼聞瑣事的稗官野史和魔怪小說。按現代的說法,就是見多識廣,多才多藝。他頗得社會名流和鄉紳的誇獎,不少文人爭相與其結識交往。嘉靖八年(1529年),吳承恩到準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
吳承恩不是那種應試型學生,估摸是他不願做違心之論,去討好考官有關吧。兩次鄉試均名落孫山。他只好嘆息自己的命運不濟,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認爲沒考上就是自己沒本事。
由於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算得上是個優秀的儒學生員,按當時的規矩,大約40歲補得了歲貢生的資格,也算是步入了仕途。他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但運氣不好,數次沒有被選上。好事多磨喲,八年後才分配做了浙江長興縣丞。縣丞相當於現在的副縣長,輔佐知縣(縣長)處理政務。
(二)仕途坎坷被誣入獄
他與到任不久的知縣歸有光密切合作,從愛護百姓着手,不以逢迎長官爲意,協力同心改革時弊。吳承恩主管徵糧稅,他和知縣歸有光共同頒佈了《長興縣編審告示》,規定按田戶大小分攤糧役負擔。
這個辦法得到老百姓擁護,但得罪了那些利益受到影響的豪族。次年豪族趁知縣歸有光上京述職之際,勾結代理知縣改變歸、吳兩人原定的方案,吳承恩抵制,使得春糧難以徵集。豪族和惡吏乘機向上司告發,代理知縣貪贓枉法被抓,吳承恩受牽連也鋃鐺入獄。
後來案情水落石出,吳承恩被錯抓,才得以釋放。估計是朝廷安慰他吧,補授吳承恩爲荊府(今湖北蘄春)紀善,在荊王府當教師。紀善是明代親王的下屬官吏名,官秩正八品。不久吳承恩就辭官回家了。
晚年以賣文爲生,晚景淒涼,82歲時辭世。
(三)潛心創作寄託理想
由於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社會地位低下,吳承恩處於貧窮困苦的境地。在二十歲時,他與同鄉的一位葉姓姑娘喜結連理,婚後感情甚篤。雖然性格不同於常人,但他品行端正,十分忠於自己的妻室。
父親去世以後,他就是家裡的頂樑柱了,但是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家裡的生活來源,除了從學府每月領回六鬥米外,就只有坐食父親所留下來的遺產了。吳承恩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抗爭。
隨着年齡的增大,他搜求奇聞的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着重大的影響、30歲後,他自己認爲搜求到的奇聞已經“裝滿肚子”了,從而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時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前後歷時7年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的一件真實事情。詳情歷代衆人皆知,在此不贅述。後來玄奘和尚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其中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其中爲玄奘和尚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代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這些都爲《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於第一流的偉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神魔小說通常由出身傳和靈應傳(降妖傳)兩個部份組成。《西遊記》的結構就是這樣。《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神魔小說的主題。
吳承恩曾寫過一本志怪小說《禹鼎志》,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本書寫的雖然是一些神仙鬼怪,其實我的真實意思是寫人間的事,鞭笞那些貪官污吏和邪惡走狗,讓那些讀我的書的人有所感悟和警醒,並不是搜奇獵異用來閒聊的。吳承恩的思想境界高尚!
補語:2004年,他的家鄉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建立了吳承恩紀念館和雕塑座像,以紀念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