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童子:裁員爲什麼偏愛新員工?真相令人唏噓!
某社交媒體有條新聞火了,話題是“211碩士迴應入職不到半年被裁”。
這是又到年底了,“新員工入職半年被裁”這樣的故事,又一次上了熱搜。
隨着新員工離開崗位,接下來自然的:一些“天之驕子”們、家長眼中的“驕傲”們,必然帶着一身疲憊,一身傷痛,被迫離開他們心愛的企業,熱愛的崗位,匆匆整理整理好行囊,不得不在2024年春節前,就踏上回家的路。
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關心、理解;而不是責備,傷害。
然而有些家長並不理解,並不共情。
認爲自己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把孩子供上了大學,供到了畢業,
怎麼孩子就這麼差,能混到讓公司給開了呢?
爲此家長數落他們、批評他們、責備他們,進而埋怨他們。
我也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的,我也有父母,我也曾見過他們眼中的失望,所以我特別理解這些孩子,我也特別理解咱們這些家長。
有些話,我想跟這些年輕的孩子們,還有他們的家長一起聊一聊。
1爲什麼會發生?
可能是這樣:作爲家長,你今年的收入並不太好,你的壓力也確實很大,這時候你的孩子被企業給開了,灰溜溜回到了家,讓你生氣,讓你難過,讓你覺得曾經的付出都付諸了東流。
但我想替這些孩子們,給這些家長們說一句公道話:
你的孩子被裁了,大概率不是因爲他們不優秀,只是因爲他們太年輕,年輕到對一家企業還未有任何價值,無足輕重。
因此成爲了裁員的首選而已。
我知道,你們可能不理解這個說法,但我希望你們接受這個事實。
我的粉絲羣體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應該都是家長,家裡也都有孩子,所以我覺得我有義務把這個事情講清楚。
作爲有孩子的中年家長,作爲曾經被裁員過的企業員工,我來告訴你,企業爲什麼要裁掉你的孩子,來告訴你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
2.企業在想什麼?
那麼,企業在做作裁員決策的時候,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其實你也感受到了,過去的一年裡,你賺錢很難,你承擔了很大壓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組成的最小個體,若干個個體構成了整個社會。
當你覺得掙錢難的時候,企業也一樣,也正在經歷掙錢難的階段。
你在“渡劫”,企業也在“渡劫”。
各自“泥菩薩,自身難保”。
太難了,你可以選擇不幹,或者乾點別的;企業也一樣,太難了,所以選擇不幹了,或者乾點別的。
當企業下了決定不幹了之後,那麼原來的員工就要處理了。
怎麼處理呢,斷臂求生!裁員吧。
怎麼裁呢?
企業裡員工的構成,無非是新員工、老員工兩種羣體。
裁新人賠錢少,風險低、;裁老員工賠錢多,風險高。
很簡單,就是這麼個道理。
先來說賠錢少:
賠錢少好理解。新員工上班半年,賠償一個月工資就夠了,而且工資本身也低,加上新員工剛上班,也不可能接觸到啥高端項目和任務,一般不會出現裁員裁到了大動脈的情況。
新人可以放心裁,隨心整,一直是人力HR們裁員的首選開胃菜。
再來說風險低:
這個事就很隱晦了,什麼意思呢?
就是:即使是暴力裁員,一分錢不賠,新員工由於剛上社會經驗少,遇到這種事也不知道該去怎麼處理,不知道該找什麼部門幫自己解決問題。
這時候如果再遇到老練的hr,一頓恐嚇,愛上哪告上哪告,僅是想想各種困難就把自己嚇倒了,最後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人裁了,錢還不用賠,真香啊!
而老員工和資本家近身搏鬥很多年了,怎麼做一二三四五,不僅自己最後能順利拿到錢,還能把單位扒一層皮,連累HR遭殃,出了事工作不保。
所以企業也好,HR們也罷,會更加謹慎和規避裁員老員工。
到最後,柿子專挑軟的捏,於是就專門欺負新員工了。
當然,社會在發展,勞動人民在進步,00後動不動就給職場上一課。
現在即使裁員新員工也不太再敢一毛不拔了,賠償金方面一般都比較大方,然而裁員首選新員工還是不換樣。
既然裁新員工賠償少,性價比高,風險又低,用人單位和HR們屢試不爽,越裁越愛。暫時真的沒啥好辦法,很難破。
凡裁員,習慣性先裁新人。
新人菜鳥們只能加油熬成老鳥,等小姑娘熬成婆就好了。
所以啊,各位家長們,你家孩子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參加工作了,上班半年不到被裁員了,春節前灰溜溜的回家了,躲在角落裡正在舔傷口呢,希望你們不要再給孩子的傷口上撒鹽了。
越是大廠,越是明星企業,越是這樣的操作,只能怪風氣不好。
企業斷臂求生無可厚非,從企業的角度講,給補償了還能說啥?
裁員裁到你家孩子,也不是針對你的孩子,而是無差別針對所有新員工的操作罷了。
有的人可能會說,那人家家裡孩子怎麼沒被裁,他家孩子咋就被裁了,肯定還是這孩子不太行。
我要和你說,這麼理解就錯了。
3.是咱孩子不優秀嗎?
互聯網大廠開高薪招新員工,它是慈善機構嗎?
答案肯定是否。
給了大價錢就得賣命,些大廠聰明着呢。
大學生剛畢業,企業就給開高薪,無非是想把優秀人才都弄到自家的碗裡來,至少先別去別家企業的碗裡。
所以,既然你也認爲你家孩子優秀,自然就高薪進到它的企業了。
然而進入這些企業就完事了,可以順利保平安了嗎?否也。
企業把人才弄進來,接下來就要:優中選更優,強中挑更強。
怎麼選優,怎麼挑強呢?
就是把他們分到各個項目組裡,讓他們互相卷。
通過巧立各種項目和任務,把這些小孩們丟進去,讓他們賽馬,刷KPI,拼績效,PK業績。
誰KPI刷的好,績效多,業績高,誰參與的項目做的好,到了年底誰留下;其他的就全部都給淘汰掉,裁員掉。
這個邏輯看起來合理,但是一個不靠譜的起點,早就決定了大多數年輕人註定失敗的終點(被裁)。
什麼起點呢?問個問題,這些項目和任務,孰優孰劣?怎麼判斷好壞?
哪個項目努力了會有成績,哪個任務做了真會產生結果?答案是隨機的。
這些項目和任務,要麼是高層領導拍腦門想出來的,要麼就是讓新員工們自己提出來的。
1000個項目和任務,999個在立項的時候都早就註定了,它的結果就是必死無疑的。
就拿微信舉例子。
張小龍在做微信的同時,騰訊內部有很多個團隊都在做相同的產品;然而賽馬機智跑下來,最後跑出來可只有微信一個項目。
那麼其他的項目怎麼樣了呢?都死了唄!
張小龍的微信團隊當時也吸納了很多剛畢業的新員工,跟着張小龍的最後都成了;而跟錯了領導,跟錯了團隊的那些新員工去哪裡了?
最後都是四散天涯了!去哪了?誰知道呢?誰關心呢?
同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再拿抖音舉例子。
在抖音之前,多少家企業混戰短視頻,殺出來的卻是後起之秀抖音,那其他那些項目的新員工們都去哪裡了?還不是四散天涯?
再往前翻一翻,還有“微博”大戰、“百團”大戰、“打車”大戰…
多家企業同時做微博,百家企業做團購,一堆企業做打車軟件,成功剩下的就剩微博、美團和滴滴。
其他的員工們去哪裡了?還不是四散天涯?
那些四散而去的新員工們,又有多少人和他們的家庭短暫失落過,悲傷難過呢?誰知道呢?
項目和任務本來就是拍腦門,成功概率自然就是隨機和偶然的。
那些跟對了項目、任務和領導的新員工們,最後就成了一些家庭口裡的天之驕子了,別人家的優秀孩子了;
那些跟錯了項目、任務和領導的新員工們,最後就可能就被裁員了,在一些父母不理解的家庭裡,成爲不優秀的孩子了。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怎麼樣?家長們明白了嗎?
4.共情和理解吧
畢竟你今年做的也不怎麼樣,又有什麼理由,一定要求你家孩子一定要優秀,一定要留在企業裡,一定要不斷向上發展呢?
李連杰在一次採訪時提到了一首詩,在這裡分享給各位家長。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意思?
農民在稻田裡插秧的時候,是要倒着走的。
一邊彎腰插秧,一邊往後退,一路後退;然而等他插完一壟地, 直起腰來,擡頭看會發現什麼呢?這一壟地得秧苗都插完了。
退後爲的是向前;爲的是向前把這一壟秧苗插完。
所以人生很多時候,需要這個“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過程。
你家孩子被裁員了,只是因爲他倒黴、跟錯了領導、進錯了項目、接了個垃圾任務…
導致沒有績效、沒有結果、沒有KPI,年底考覈被淘汰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企業的賽馬機制,和領導拍腦門立項目造成的後果。
是企業的錯誤,造成了你孩子暫時下崗的結果。
這些話,同樣要說給那些年輕輕剛參加工作就被裁員的孩子們也看看,希望你們也能理解“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
你們被裁了,並不是因爲你們不優秀;責任都應該丟回給企業,給那些做決策、做錯誤決策的領導。
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企業、少投資、多少拍腦門的決定,成就了一家企業,也敗了多少企業。
這些鍋不該我們的年輕人背,也不該給那些努力付出了半生、供出大學生的家長們背。
要怪就怪這多如牛毛的人口吧,太捲了。
當然,人口現在也不多了,2023年人口負增長了208萬。
可惜的是:人口減少的紅利,我們這波人肯定趕不上了。
倒黴的事,都讓咱們80後,90後,和後起之秀00後們,給趕上了。
認命嗎?認命吧!認命否?認命也!
我是童子,認同的點個贊吧;創作不易,爲認同關注。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