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一瞥
彭 程
結束幾個月的海南旅居,明天就要返回北方了。收拾好行裝,我登上樓房頂層的露臺,再看一眼已經無比熟悉的風景。
視野中沒有遮擋,周邊的山和海、田野和村莊、街道和房舍,盡收眼底。正是陽光明亮的下午時分,前方兩公里外的大海,閃耀着翡翠般碧綠潤澤的光亮。幾條銀白色的渡輪,正在駛向著名的旅遊景點分界洲島,海島的輪廓連同碼頭上的燈塔清晰可見。
我的住房位於海南陵水香水灣的一個住宅小區裡,一牆之隔,是一個海濱村子。10多年前的國慶假期,我來住過一週。從陽臺上俯瞰,那時村子裡大多是低矮的平房,牆壁和屋瓦被歲月和風雨侵蝕成了黛黑色。每天黎明時分,伴隨着低沉渾厚的海浪聲,是一片雞鳴狗吠聲。其後數年中我沒有再來過,每次想起時,腦海裡浮現出的都是這樣的圖景。
退休後,時間自由了,我也加入“候鳥”的隊列,每年冬季都來住上幾個月。第一次來時,因爲與上次隔了較長時間,感覺變化明顯,記憶中的那幅畫面要重新描繪了。村子裡簡陋老舊的平房,多數變成了三四層高的樓房,堅固氣派,房主家自住一層,其他的用作店面或者開辦成民宿。
小區外面那條連接附近幾個村子的馬路,原本很窄,路面也坑窪不平,如今已拓寬鋪平,被命名爲香水灣大道,兩旁建起了很多家餐館、超市、旅店、藥店等等,日常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原來買東西要去10多公里外的縣城,如今走在街上就可以解決了。
此後每一次來,都會發現一些變化。譬如小區內道路通向的一處海灘,多年中一直很僻靜,前年來時,發現沙灘後面那幾棵椰子樹和木麻黃下,建起了咖啡屋和音樂吧,遊客躺在沙灘椅上悠閒地觀賞海景。去年來時,又看到旁邊矗立起一家衝浪俱樂部的標識,海面上有不少年輕人的身影,划水、起乘、轉向,滑水板追逐着銀色的浪峰。
去年春節前,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全線開通,吸引了衆多各地遊客。兩公里長的香水灣大道,也成爲這條公路的一段,自駕遊的車輛川流不息。我觀察過汽車牌照,來自全國各個省區和直轄市,無一遺漏。有10天左右的時間,大街兩旁熱鬧異常,飯館座無虛席,水果攤上果實堆積,流光溢彩。樓下村子裡的民宿,也住進了不少的遊客。
相比之下,更多的變化是不動聲色的。從前年開始,大街兩邊地面塗上停車線,以往無序停車的情況大爲改觀。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處充電樁點,方便新能源汽車充電。街邊的上百家水果攤、小吃店,搬進了規格樣式統一的售貨亭,原本擁擠的路面變通暢了。時常看到環衛工人蹲伏在地上,仔細清除被嚼過吐出的檳榔渣造成的暗紅色痕跡。這些都很容易被忽略,卻顯示了細微然而確鑿的改變,一步步地,一點點地,變得更加有秩序和整潔。
這是一個普通的海邊鄉村,位於廣袤國土的南端。置身其間,看到的也是它的日常生活,平淡無奇。但你會想到,眼前的一切並不孤單和遙遠,它的煙火氣息裡有着整個時代的呼吸。
也有多年不曾變化的。樓房正下方村子邊那一片草地,每天上午依然有成羣的牛來吃草,每頭牛的身邊,都有一隻或幾隻白鷺陪伴。草地盡頭的水塘,依然清水盈盈。牛吃飽喝足,從草地邊矮牆的豁口處走出來,走過被椰子樹和榕樹遮蓋的狹窄的村巷,走過分隔開小區和村子的長滿火焰樹的道路,然後轉到香水灣大道上。它們大搖大擺地走在路中間,旁若無人,成爲遊客眼中的一道風景。
我的目光離開遼闊的海面,轉向左側那一排高聳厚重的山嶺。那便是海南島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牛嶺山脈。遠遠望去,山坡上林木葳蕤茂盛,濃郁的綠色中,點綴着一片片、一簇簇的猩紅色,那是木棉花正在綻放。每年這個時候,是木棉的盛花期。走在蜿蜒曲折的登山木棧道上,頭頂上,高大的木棉樹時常會有花朵墜落,落到旁邊虯結盤曲的藤蔓上,落到腳下棧道的防腐木板上,發出沉悶的噗噗聲。
我知道,明年這個時候,我還會登上這座叫作紅角嶺的山峰,走上那一條木棧道。那些碩大肥厚的木棉花瓣,也仍然會落在我身邊和腳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