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亭失智父親走失身亡 醫:防失智關鍵需改五大習慣
女星林葉亭85歲失智父親16日走失,歷經11天搜救,昨天在私人庭院的水池內尋獲,已經身亡。臺北榮總精準預防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家銘今天在臉書指出,失智並非只是老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的共同挑戰。圖/擷取自林葉亭臉書粉絲專頁
女星林葉亭85歲失智父親16日走失,歷經11天搜救,昨天在私人庭院的水池內尋獲,已經身亡。臺北榮總精準預防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家銘今天在臉書指出,這則令人痛心的新聞震撼了許多家庭的心。他說,這樣的意外提醒我們,失智並非只是老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的共同挑戰。
「失智不是一個人的事,瞭解病因是全家的責任。」張家銘說,真正預防失智,光是臨時抱佛腳是不夠的,家裡每個人都需要認識這個疾病的病因,瞭解它是如何來的,並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有效的預防方式。
一般提到失智症,很多人以爲是老年人隨着年紀增長的自然現象,但實際上,失智症不單純與年齡相關,而是多重因素累積的結果。它與基因、生活方式、慢性病、飲食習慣,甚至心理健康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試想一下,家中長輩出現記憶力減退、重複提問、甚至開始迷路,這些現象可能並非只是「老了」那麼簡單,而是腦部健康警訊。此時,全家人需要共同投入,瞭解失智的成因和風險,才能在早期進行預防和干預。
由於,失智症病因是多方面的,家人瞭解這些因素,才能從根本上制定預防計劃。張家銘說,包括,一些基因(如 APOE ε4)已被證實與失智症有密切關係。如果家族中有失智病史,其他家庭成員的風險可能會相應提高。基因檢測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可以幫助全家人瞭解自己的健康風險,從而更早開始預防。
此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慢性病與失智症也有高度相關。這些疾病會影響腦部血流和代謝,進一步加劇腦細胞損傷。全家一起學習如何控制這些慢性病,例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體檢,能有效減少長輩的腦部負擔。
而腦部慢性炎症與自由基損傷是失智的重要誘因。家人可以幫助長輩選擇富含抗氧化劑的飲食,例如綠茶、堅果、深色蔬果,降低腦部的炎症反應。
因此,張家銘說,爲有效預防失智的關鍵,全家五大生活習慣必須改變。
第一、讓飲食成爲健康的基石。
全家人的餐桌是預防失智的第一步。多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類、堅果和深綠色蔬菜,少吃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能幫助保護腦細胞。地中海飲食是被證實對腦部健康有益的飲食模式,全家可以一起嘗試,讓健康從每一餐開始。
第二、運動讓腦袋保持靈活
運動對腦部的益處不言而喻。它能促進腦部血流,提升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生成,幫助腦細胞修復與增強記憶力。全家可以每天安排散步或簡單的居家運動,不僅能促進健康,還能讓長輩感受到陪伴與支持。
第三、社交互動是最好的心靈藥方
「孤獨」是腦部健康的大敵。鼓勵長輩參與社交活動,例如參加社區活動、與朋友相聚聊天,能讓腦袋保持靈活、心情愉快。家人也應該多陪伴長輩,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這些互動對預防失智有着不可忽視的效果。
第四、解決聽力問題,避免腦部退化
聽力損失與失智的關係日益被科學證實。當長輩的聽力受損時,他們與外界的互動減少,大腦得不到足夠的刺激。爲有聽力問題的長輩儘早配戴助聽器,能改善溝通,讓他們更有信心參與日常生活,間接降低失智的風險。
第五、全家齊心,纔是預防的真正力量
失智症的預防不是一夕之功,它需要家中每個人共同努力,從認識病因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基因檢測可以爲預防提供方向,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是基礎,而家人的陪伴與支持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