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羽罹肺腺癌 不煙、沒家族史也中 醫籲做1事保命

民衆黨臺北市議員林珍羽確診肺腺癌。(圖/中時資料照,陳怡誠攝)

民衆黨臺北市議員林珍羽今(22)日透露,從來不吸菸、也沒家族史的自己,沒想到竟確診肺腺癌1期,於健檢時掃描出肺部有1.2公分的腫瘤,所幸發現得早,目前手術相當順利。醫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爲只有抽菸、家族史才需要接受肺癌篩檢,但實際上高達一半的人都沒有此2風險因子,因此「有呼吸就有風險」,建議45歲以上族羣都該主動接受篩檢。

根據澄清醫院衛教資料顯示,肺腺癌是所有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新診斷病例近7成,且女性患者比例較高。另外,肺腺癌腫瘤擴大較慢,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症狀並確診時,往往已進展至第3、4期,此時移轉速度快、死亡率偏高。

該資料提及,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並無吸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不經常下廚,加上其症狀與其它肺部疾病相似,使容易被忽略。主要臨牀表現包括胸悶或胸痛,導致患者頻繁感到呼吸困難或氣喘。若出現慢性咳嗽超過2周未痊癒,且無感冒或發燒的跡象,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臺大胸腔外科醫師陳晉興先前在《大愛人文講堂》YouTube頻道影片中呼籲,想要遠離肺癌就從篩檢開始,但照胸部X光並不是一個足夠敏感的檢查工具,最有效的仍是低劑量電腦斷層。它可以0.1公分切一張,切成3、4百張影像畫面,可以清楚看見病竈。而且好處是,篩檢者不用禁食、不用打顯影劑,5分鐘就結束,劑量可以低到約5~10張X光片。

至於誰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陳晉興表示,首要即有抽菸習慣人羣,再來是有家族病史者。然而,他要指出一個重要的事實,也就是假設100位肺癌患者中,有抽菸、家族史的僅佔50人,代表剩下的50位是完全找不到危險因子。若篩檢僅針對此2類人羣,等於只找到一半的肺癌,另一半則可能完全被忽略。

因此,陳晉興認爲,真正的危險因子,其實是有呼吸就有風險。他主張45歲以上,只要還有在呼吸,若符合國家政策,就應積極利用政府補助進行篩檢;若不符合,也應主動自費檢查,因爲生命的價值絕對遠超過4000~6000元的篩檢費用。

衛福部今(2025)年元旦起擴大肺癌篩檢服務,包括具肺癌家族史,45~74歲男性或40~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爲肺癌的民衆;以及重度吸菸者,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一天平均一包,吸20年),或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