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園區建設記

遠景能源(楚雄)智能風機葉片製造工廠生產的風機葉片。 本報記者 黃興能 攝

本報記者 段毅

驅車進入楚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雲甸片區),連片的屋頂光伏板在藍天下熠熠閃光。園區已完成1300kW屋頂光伏組件安裝,220kV蒼嶺變電站建成供電,新建110kV園北變輸變電工程完成調試,2025年,片區加快統籌推進既有廠房、公租房、行政管理辦公用房等改造加裝屋頂光伏,推進新建廠房屋頂分佈式光伏一體化,不斷挖掘光伏綠色能源潛力。

日前,雲甸片區舉行零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儀式,包括污水處理廠等在內的4個項目動工興建。楚雄高新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作爲零碳園區的污水處理廠,在能源和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方面都更爲嚴苛,將通過風光能源供給和中水處理回用等最終實現園區“碳中和”。在此之前,園區的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已竣工投用,爲園區交通建築綠化協同降碳水平提升打下了基礎。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在綠色轉型方面,“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首次被提出。雲南的探索走在前面——去年,楚雄高新區(雲甸片區)成爲雲南省首批5個零碳園區之一,先行先試打造零碳園區全國樣板。零碳園區由“碳中和”定義基礎上演變而來,要求園區運營過程中物理邊界內企業直接排放、企業外購使用電力和熱力間接排放、生產經營產生其他排放的所有碳排量全部中和,實現淨零排放。零碳園區不僅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戰場,更是雲南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更清潔、更高效、更具競爭力產業圖景的重要平臺。

長達98米、重達27噸的風機葉片擺放在遠景楚雄風電裝備製造產業一期項目的露天貨場上,這是目前國內陸地風機葉片最長、發電性能更新優化的產品。2022年11月,遠景能源(楚雄)智能風機葉片製造工廠建設項目正式在雲甸片區開工,2023年6月第一支葉片生產下線,至今已累計生產風機葉片766支,可供約130萬千瓦陸上風電使用,每年可生產綠電約31.2億度,減少碳排放167萬噸。不僅在雲南落子生產線,作爲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企業,遠景還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楚雄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楚雄高新區零碳園區項目。“目前,由遠景負責的園區能碳管理平臺一期搭建正在加快推進,未來將成爲園區能碳管理的智慧大腦,實現園區現有企業能耗、碳排放在線監管,推動園區管理智能化轉型。”遠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由遠景推進的雲甸零碳園區一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建成後每年可生產綠電約2.5億度。在雲甸片區的零碳能源系統中,未來將在雲甸園區周邊50公里範圍內,開發建設100萬千瓦風光新能源電站,建設儲能電站,打造“源網荷儲”區域新型電力系統,風電、光伏和儲能所發電量的60%與雲甸園區用電負荷進行匹配,剩餘40%發電量採取“在電力生產過多時出售給電網,需要時從電網取回”的合作模式,構建“綠電直供+綠電交易”多能互補的全綠電供給體系。

“用綠色能源優勢助力打造低碳零碳產品、提升企業競爭力,從而吸引優質企業落戶園區,雲南擁有突出優勢。”楚雄高新區零碳園區負責人表示,零碳園區建設目前沒有成熟的國際標準,國內也缺乏統一的規範要求和可複製借鑑的建設模式,雲甸片區在探索實踐中面臨着一系列的“成長挑戰”,例如技術成本高,儲能等關鍵技術尚未完全市場化,初期投資壓力大;園區產業鏈協同不足,園區內企業低碳轉型步伐不一,上下游碳足跡管理難度高等。下一步,雲甸片區將在零碳能源系統、推進能碳管理平臺建設、加快發展綠色製造業、推廣綠色低碳節能技術方面繼續下功夫,完成“雙碳”目標下的園區轉型實踐。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去年以來,我省以零碳園區建設爲抓手,不斷提升園區綠色發展水平,已啓動10個省級零碳園區建設,還將擴大省級零碳園區數量。列入首批零碳園區建設名單的安寧產業園區(新能源電池片區)、曲靖經開區、玉溪高新區、楚雄高新區(雲甸片區)、祥雲經開區均深挖優勢資源,加快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綠色能源多能互補路徑探索,不斷夯實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礎,提升交通建築綠化協同降碳水平,全省零碳園區建設工作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