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攝氏度的冬泳,啥感覺?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21日電 題:零下30攝氏度的冬泳,啥感覺?
新華社記者王春燕、張晟
游泳可能是一個人的運動,但冬泳也許不是,尤其是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的冬泳人來說。
要想冬泳,第一件事就是鑿冰。
上午10點多,幾位老夥計陸續來到一間掛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冬泳協會”牌子的臨街門臉房裡。隨後,他們拿着各種工具,陸續穿過馬路,來到伊敏河畔。
這時的河面早已結了厚厚一層冰,但有一塊長方形的冰面明顯更薄,因爲這是他們要冬泳的“泳池”。
“伊敏河上的冰至少凍了一米多厚了,我們這塊冰也就是5到8釐米厚吧,因爲我們每天都在這兒冬泳。”海拉爾冬泳協會會長員峰說。
每天冬泳,就意味着每天鑿冰。
率先登場的是一個類似鋤頭的工具,這把“鋤頭”用來砸開冰面。隨後派上用場的是一把類似耙子的工具,寬度只有耙子的一半,尖鉤也只有兩個,這把“兩齒釘耙”用來把裂開的大塊冰塊鉤出水面。隨着冰塊出水,四分五裂,立刻有人用鐵鏟、鐵鍬一類的工具,將冰塊推走。
“泳池”旁,已經堆積起厚厚的冰塊,這些都是他們在這個冬天冬泳的見證。
隨着水面上的大冰塊越來越少,一個類似漁網的工具接替“兩齒釘耙”,這張金屬製成的“漁網”用來撈起水面上的碎冰。
就這樣,大約40分鐘過後,一塊15米長、3.5米寬的水面在衆人齊心協力的配合中,出現了。
整理好水面,大家扛着工具回到冬泳協會。
真正的好戲纔要開場。
過了沒一會兒,剛剛憑藉羽絨服、帽子認識的人,再次變成“陌生人”,因爲他們打着赤膊、穿着泳褲、踩着拖鞋走了出來,快步穿過馬路,來到冰面上。
他們一路走着,一路笑着,彷彿真的感受不到寒冷。這些人依次走上跳臺,一個猛子扎進水裡,隨後露出水面,游到另一邊後再鑽出水面。
身上冒着熱氣,有人用事先準備好的涼水在身上澆一遍,有人則穿上拖鞋回到冬泳協會。
冬泳協會這間不大的小屋被他們打造得像是一間健身房,啞鈴、乒乓球檯一應俱全,牆壁上方還釘了一排衣櫃。
回到這裡,他們開始健身,讓身體從寒冷的刺激中慢慢恢復過來。
冬泳最神秘、也是反差最大的地方就在於,明明是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低溫,但這些人就是甘之如飴地跳入水中,而且日復一日、樂此不疲。
“冬泳吸引人的地方?說不清楚。”這是很多冬泳人給出的答案。但是說起冬泳帶來的好處,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堆。
“我覺得精神特別愉悅,雖然肉體挺冷的,但冬泳之後的感覺很舒服,一天都挺精神。”66歲的希德夫說,堅持冬泳30年了,一直都感覺自己精力充沛。
“就這麼天天堅持,就成功了。我們已經堅持30年了,感覺心態還是原先年輕的心態,(雖然)我奔着70歲去了,沒那種感覺。”希德夫說。
真的不怕冷嗎?員峰笑着說:“那肯定冷啊,溫度在那兒擺着呢,你看我們也穿羽絨服。但是冬泳吧,你說冷就冷,你說不冷就不冷。”
58歲的蘇日圖是一名警察,說起冬泳,他覺得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對工作也有幫助。
決定要學游泳是1998年,“當年夏天有洪水,我在大壩上執勤,但我不會游泳,所以就下決心一定要學會游泳,掌握這項技能。”
當年只有32歲的蘇日圖說學就學,“我就在伊敏河裡學會的游泳,因爲如果需要下水救人,就是在這戶外的河湖裡,要學就學最實用的。”蘇日圖說。
隨着天氣轉涼,秋天到了,蘇日圖的游泳沒有間斷;冬天到了,蘇日圖決定挑戰自我,試試冬泳。這一試,就堅持了這麼多年。
“學會了游泳還真的派上過用場。”蘇日圖說,2000年在扎蘭屯出差時,遇到有人在雅魯河落水,他毫不猶豫地跳入河中,將體重180斤的落水小夥子救起來。
來自雲南昭通的曾芳萍和廖性天是夫妻倆,近年來也成爲冬泳協會的一員。出生於1969年的廖性天從2022年初開始冬泳。
“冬天的時候,我沿着伊敏河跑步,三次路過這裡,三次遇到同一個人在冬泳,聊了以後就開始對這個感興趣了,從那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廖性天說,最開始身體沾一下水就出來,慢慢適應低溫帶來的刺激和挑戰,現在也可以跟那些“老將”一樣冬泳了。
“氣候的寒冷和人們的熱情,是這座城市留給我最深的印象,他們完全地接納我成爲他們的一分子。”廖性天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