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95%的教師未來會被AI替代,別再培養孩子將被淘汰的能力了
來源:第十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
演講嘉賓:劉嘉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教授
演講實錄:
非常感謝俞敏洪老師的邀請,這也是我第二次來到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剛纔無論是董宇輝老師還是陶勇老師都作出了非常好的報告,他們講的是“現在”,今天我給大家分享“未來”。當一個人談未來的時候,通常是“胡說八道”,所以大家也可以把我後面的報告當成是我個人的一種“胡說八道”,希望對你將來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爲我覺得關於“未來”,當大家在一起去探討的時候,纔可能對它有真正的洞見。
今天是一個教育的論壇,那我們先來看一下教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大家經常能夠見到的標準教育環境是,一個老師在不停地輸出,而學生坐在那裡不停地聽,就像我們在會場一樣,我正在單方向地輸出,而大家正在單方向地聽。這種教學方法是否反映了教育的本質呢?我認爲它從根本上是違反教育本質的。
我認爲教育的本質涉及到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所以如果我們在一個有20人、30人或40人的班上,老師講的一定不是每個學生都覺得最合適的,他只能挑大多數學生覺得合適的內容來講。
在這個課堂當中,比較差一點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聽不懂,比較優秀一點的學生又覺得大部分時間浪費。即使對於那些老師覺得正好合適的學生,其實他們也有相當多的時間是浪費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在整個45分鐘的課堂裡邊,絕大多數時間對學生而言是浪費的。而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是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長,進行專門的一對一的教學,顯然這在我們的大班教學甚至小班教學裡面都是不現實的。
第二個方面,柏拉圖把他老師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發揚光大,就是“以辯求真”。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看來,真理並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天然就具有這些想法和觀點,老師只是通過辯論把這些方法引導出來。老師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產婆,把真理從學生的身上生產出來。但是在我們的課堂上面,學生是不允許提問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可能有“以辯求真”的流程。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愛爾蘭詩人葉芝所提出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是要激發學生的一種內驅力,讓他對知識充滿興趣,讓他對未來的各種發展充滿興趣,他會自然而然地前行。用老師、家長推動他前進的方式是不行的。
我認爲以上是關於教育最本質的三個特點,但我們現代傳統的教育卻違背了這三個特點。因爲以老師的方式主導的教育,只起源於近代的德國。當時的目標是要快速培養大量有知識的工人,就像工廠裡面的模板一樣進行生產,產出一模一樣的產品。大家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我們有沒有可能在現在的情況下去做些改變?很難。
爲什麼說很難?因爲我們的考試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南針。考試總共分成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基於學業的知識考試,第二種是基於能力的考試,第三種是基於學業的能力考試。我們現在選擇的是哪種方式?選擇的是基於學業的知識考試。
很多家長喜歡問孩子記沒記住、會不會,其實是在教他們背知識。因爲我們的高考就是在看你過去究竟學得有多好,這個時候關注的不是能力,而是對知識的死記硬背。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中學早上6點鐘讓學生起牀,一直到晚上9點鐘還讓大家待在教室裡面背。這種基於知識的考試,使得大家不再專注於學習。這些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等他們考上了大學,他們的知識就已經過時了,因爲之前他們訓練的不是能力,而是知識。
咱們很多考試都是回溯性的,回顧過去究竟多好,而不是對未來的預測。但是基於能力的考試,是在預測未來的發展。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後,就會出現“空心病”,因爲他們這時候不再學習知識,他們覺得知識沒有用了,但又不知道具體該做什麼。所以基於這樣的方式,不太可能真正迴歸教育的本質。這句話在一年前來說是沒有問題的,是一個非常悲傷的、帶有負性的看法,但是現在所有的一切發生了深刻的改變,現在對知識的學習不再重要。
大家也許會問,對知識的學習怎麼可能不重要?現在學校還是強調知識的學習,但是時代的變革已經來臨,在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之下,對於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重要了。所以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也不用再“精神分裂”了。之前一方面我們要強調孩子的能力發展,要求他們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們要逼着孩子去學習各種知識,死記硬背,以後可以不用再這樣“精神分裂”了。
2022年11月30日,以ChatGPT爲代表的大語言模型的出現,使得我們能夠真正地讓知識以一種高效的一對一的方式來分享,這將徹底改變我們教育的模式。
如果你問ChatGPT能夠幹什麼,它會回答:“我乾的事情非常簡單,我只能提供信息,回答問題,進行對話和生成有創造性的內容。”你看,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老師都能夠做得到的嗎?但是,它所出現的方式卻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
1、提供信息
一個學生問老師:“我想了解美第奇家族(資助達芬奇的非常富裕的家族)的歷史?”通常老師會遞給一本書,或者發給你一些材料,或者到網上搜索相關的幾十頁信息慢慢讀,但其實你讀個五六頁就覺得特別無聊了,因爲沒有找到知識,你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看無用的信息。
2、回答問題
你現在就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問ChatGPT:“我想了解美第奇家族,但是我也不知道我想知道啥。”它就會主動問你:“你是不是對他的經濟感興趣?”“我現在可以進一步問你,它的經濟究竟從哪來呢?”以這種提問的方式獲取知識,就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所說的“以辯求真”,這還沒有到“辯”,但這是循循善誘。有的人對美第奇家族的財富感興趣,有的人可能對美第奇家族資助藝術家的事情感興趣,大家可以非常快速地得到信息。
這是一個普通的問答,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把這種(方式)擬人化。比如我想了解凱撒大帝,不同於傳統的讀歷史書的方式,現在我可以讓通用人工智能化身爲凱撒大帝,來與我進行對話和溝通。你想和凱撒大帝聊天,於是凱撒大帝就出現在你的面前,帶着他的人生經歷,帶着他的知識和人格特點來和你對話,你可以問他:“你爲什麼想用軍事去解決一些問題?你這麼暴力是因爲小時候沒有朋友嗎?”小朋友可以圍繞它問各種各樣感興趣的問題,而不是老師在這裡做好了PPT,說凱撒出生於哪一年,死於哪一年,做了幾件事情。這種問答才能真正激發小朋友們的興趣和好奇,就像葉芝說的一樣,要點燃孩子的一把火。
3、進行對話
而這還不夠,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對話,在進行對話的過程當中,還可以進行辯論。一個孩子說:“我參加學校的辯論,有一個辯題:我們學校裡面是否應該開展一些烹飪課程?比如我作爲反方,請我們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來擔任正方,是不是可以進行一場辯論?”通用人工智能說:“沒有問題,那我先提我的觀點。我們可以開展這種烹飪課,學習新的知識。”小朋友進行反駁,說:“不對,這樣浪費我的時間。”這個通用人工智能又可以說了:“對,它的確浪費時間,但它也是一種社交的手段。”通過辯論,孩子的口才會得到真正的提升,同時會引出一個真正的思考:我們究竟應該在學校學習什麼樣的東西?所有的這一切,不需要老師的任何參與,不需要家長的任何參與,它就可以獨立地完成。
4、生成創造性的內容
今年1月份我見到這套系統之後,說了一句話,“95%的教師會失業”。這是事實,因爲我們不再需要讓這些老師來進行普通的講授,沒有任何價值。這是對老師的影響,那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來看一個例子,(ChatGPT)生成創造性的內容。
一個媽媽問GPT:“我的孩子經常提到一個超級向日葵刺蝟,它究竟長什麼樣子?”ChatGPT就畫出了四幅超級向日葵刺蝟的樣子。
△ChatGPT生成的超級向日葵
我們可以進一步去提問:“基於這個超級向日葵,你能給我編一段睡前故事,讓我講給我5歲的寶寶聽嗎?GPT說:“沒有問題。”然後又講出一段故事。
△ChatGPT講的關於超級向日葵的故事
這個故事中間有一個非常好的情節,柳樹Willy非常傷心,覺得自己沒有用處,幫不了其他人,於是這個超級刺蝟就來幫助他,說:“你爲什麼拉長了臉?”柳樹柳枝的下垂就像拉長的臉,多麼好的比喻!Willy說:“我幫不了大家,我特別難過。”超級向日葵刺蝟說:“但是,Willy你已經試了,每當有疲憊的旅人經過,他們都會在樹蔭下休息,風一吹,你的樹枝都會翩翩起舞,奏出美好的樂章。在這片草地上,每個人都有特別的使命。”Willy笑了,他意識到自己也有自己的用處。這段非常有深刻寓意的話,不是我們的人寫出來的,而是AI寫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配上剛纔的插圖和故事,一個繪本就已經有了。
現在我想問一個問題:將來培養孩子拼命學習繪畫有意義嗎?培養孩子去寫作有價值嗎?我們將來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如果你有一個獨創的故事,比ChatGPT生成得更好,現在就可以讓它幫你生成動漫,連續的畫面。一個人寫了一個關於古代武士之間廝殺的故事,它能幫你做成了這麼一個動漫出來;有一個關於大家打排球的表演,它也能幫你寫出來畫出來;或者關於一個家庭的故事,也沒問題。你自己可以設定繪畫的風格。
△ChatGPT生成的動漫
我們知道,把這些畫畫出來,通常需要一個訓練有素的繪畫家,花一週甚至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只要打一個響指,所有的問題都幫你解決。
現在我們讓孩子去學習繪畫,學習寫作,我們讓他死記硬背各種知識,知道勾三股四玄五,把它記下來,默寫下來,一步一步重複出來舉出例子,它有用處嗎?沒有任何用處。從我們現在來看,或許針對中考和高考有用,但是如果把尺度放大一點,放到五年、十年的場景,就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範式轉換”。
在通用人工智能下面,我們的教育模式一定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它不是一個緩慢的改良,不再是互聯網能夠把我們傳統的線下教育變得更加高效,而是從本質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這種根本的變化,我們把它稱爲“範式轉換”,因爲它在基礎概念上面有深刻的影響。
改變我們中國教育或者世界教育的,不是互聯網這樣的技術,而是一種新型的人工智能方式。
這一點可以通過非常好的方式來反映出來——股市,我們說股市是最誠實的。這是Chegg,一個類似於國內拍照搜題的APP,它是美國第一個做出來的,股價一直很好,但是它的老總在今年的5月2號,當時ChatGPT最新版本出來的時候,說:“我們的用戶開始流失了,但是我們的老用戶對我們還是特別的忠誠。”
這句話一說完,你知道它的股價就怎麼樣了嗎?這不是腰斬,而直接是“腳踝斬”。這個在美國股市存在了五六年的公司,就是因爲ChatGPT的出現,而出現真正的消亡,這種消亡意味着傳統教學方式的消亡,它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在座的無論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我們是時候來了解下一步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了。因爲現在投入了很多精力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在五年、十年之後,所面臨的是失業,找不到工作。就像我剛纔給大家展示的這些繪本的畫師一樣。
我們怎麼去改變?什麼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我們要回歸的教育的本質——從知識學習到能力訓練的轉換!
我們家長要提前做準備。OPEN AI的CEO說:未來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創造很多財富。這些財富會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個人會獲得更多的財富,使個人更富有,物價下跌。每個公民都會受到財富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會使我們真正獲得自主權,有哪些方面可能會出現真正的改變?就是這三點:自由、平等、創造。
首先,自由。在未來的社會,隨着通用人工智能出現,我們的財富會大量地積累,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不再爲五斗米而折腰。
第二點,更重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在遠古的時候,誰是老大?顯然肌肉最發達的人是老大,這也是爲什麼從古代到現在都呈現男尊女卑的狀態,就是因爲男性通過他的肌肉征服了這個社會,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平。但是隨着武器的發明,特別是熱武器的發明,這個時候技巧就遠遠比體力更重要。在100米、200米遠的地方,一個女性摸出一把槍,輕而易舉就可以把一個壯漢一槍滅掉。女性獲得解放,她們開始用技巧,爲她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贏得尊嚴。
在通用人工智能下面,技巧就不夠了,要看腦力。這個時候更重要的不是能夠背多少單詞,不是英文發音到底有多標準,不是三角函數能夠運用得多麼成熟,而是你的腦力能夠達到真正的平等。將來的社會是一個拼腦力的時代,是一個看誰家小孩更聰明的時代。
最後是創造。現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知識的工人,ChatGPT這種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現,教育的目的就變成培養一個有創造力的創新之人。我們應該怎麼樣來培養孩子的創新力?我們的未來教育應該怎麼做?家長應該走在時代的前一步,而不是看當下什麼樣子,我們就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我們現在可以真正迴歸教育的本質,應該把知識學習變成能力學習。也許我們現在學校還變得比較慢,但是每個家長應該提前去做準備。
什麼叫做能力培養?怎麼去培養能力?我們的範式轉變應該怎麼來進行?如果我說其他的就是胡說八道,但是這時候不妨去看我們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人類智能的進化
所謂陽光之下無新事,我們只是不停地重複歷史的發展而已。那有什麼樣的歷史啓迪,能告訴我們未來的孩子應該怎麼來做呢?這一點就看我們人類究竟是怎麼進化的。
我們人類大約在300萬年前和猴子分道揚鑣,成爲在座的各位。300萬年前人類開始出現的時候,創造的東西非常簡單,幾百萬年裡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有一個奇蹟點發生了,大約是在距今7萬-10萬年的時候,人類的發明突然快速增長,這被稱爲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認知革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時候發生了什麼?
在人類之前有很多兄弟姐妹都逐漸消亡了。猿人距今210-150萬年發明了石器,可以看到他們和後面的尼安德特人發明的石器都很漂亮,但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可能尼安德特人做得更加精細,但是沒有變得更好。
現在重要的是,當我們智人出現以後,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他們開始在石器上面刻一些紋路,6萬年前出土的鴕鳥殼上面也有劃痕,但是爲什麼有劃痕,我們並不知道。在4.3萬年出現的狒狒骨頭上面也有刻紋,這個時候我們理解了上面刻紋的含義,因爲這個骨頭上面刻了28條線,它代表一個月的週期,人類開始用它來記錄我們的生活。
下面就是距今5000-6000年在兩河流域出土的一塊泥板,這上面歪斜的劃痕,就是楔形文字,人類第一次書寫的文字,開始把人類的文明記載下來,這就有了今天的文明。
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過去的300萬年裡,我們人類的大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大腦的體積增加了3倍,但並不是平均增加的,而主要是在我們的前額葉。
中國古代看面相時會說“這位兄臺天庭飽滿”,這是一句表揚人的話。說明你的前額葉特別大,而不是凹進去的,你這個人就是聰明的。所以人類在過去300萬年裡面最大的進化,不是直立行走,而是大腦的體積變得很大。中國傳統教育一直追求培養聰明的小孩,爲什麼我們覺得“聰明”是個特別好的詞,因爲這是我們人類進化最重要的關鍵點。
二、新的思維模式
前額葉變大帶來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這種新的思維方式就是“IF -AND- THEN”“如果-並且-那麼”。這個東西看起來很抽象,到底是什麼?我給大家講解一下。
假設在遠古的時候打獵,收穫一塊肉,吃不完。我們把它放起來,可能就會有老鼠、螞蟻和其他動物把它吃掉。這個時候可以去看自然界裡的樹,樹上面掛了蘋果、梨子,掛起來老鼠就吃不到了。於是人們開始想到一個方法,可以把這些肉掛起來,這樣老鼠和螞蟻就吃不到了——這就屬於觀察學習。但是我們智人能力並不僅僅侷限在這一點,這個時候我們就建立了一套“IF-AND-THEN”的規則。什麼意思呢?
“IF”——如果在物體上打一個洞,用繩子穿過洞就可以掛起來;
“AND”——現在有一塊肉嵌着一根繩子;
“THEN”——現在就可以把它掛在空中。
大家說,這是多簡單的事情,這個表達有意義嗎?這個時候人類找到了“IF-AND-THEN”的模式,就可以對它進行千變萬化的演化。
我們來做一些簡單的變化。現在我們就把“AND”變成貝殼,這個時候就有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串貝殼項鍊,這就是一種創造。
假設把“IF”做一下改動,在物體上打一個洞,用另外一個物體穿過這個洞就可以連在一起,現在就有了“Then”。比如,我現在有輪子,有棍子,那麼“Then”就有了運輸重物的車,人類就可以把一塊大石頭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有了人類的一些史前的文明。
在這之後,亞里士多德把這套規則總結出來:如果一個物品是人,他會死掉,亞里士多德是人,亞里士多德就會死掉。
我們從開始把肉掛起來,到製作一個項鍊,去修建一個龐大的建築,這就是生成式發明,背後所體現的思維就是演繹推理/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亞里士多德第一個所提出來的,這就是人類的科學能夠不斷進步的關鍵。
我們要從知識學習演變成能力的學習,學習什麼樣的能力?要學習演繹推理的能力,學習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問題,這纔是教育要真正做的變革,這也是在未來時代裡,大家不要再去問學生“會不會,懂不懂,明不明白”,而是要去看真正的推理過程,這是未來教育給每個家長、老師所做出的要求。
怎麼來做?非常簡單的流程。
第一步,觀察。
看什麼事情發生了,進行歸納。發生之後,出現了什麼樣的現象,有什麼樣的規律。
第二步,構建我們的假設。
這種假設就是“IF-AND-THEN”,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假設一定是對的,就到了下一步。
第三步,對它進行驗證。
做各種的實驗和探索,來看它究竟是不是對的。如果是對的,那對它進行調整,看它是不是能夠擴展到其他的領域。
無論是馬斯克做出的電動汽車特斯拉,還是其他的一些很好的發明,全是遵循這個思路。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要從有知識的人轉化成可創新的人,這也是我們國家爲什麼大力提倡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而不僅是有知識的工人。
這裡面體現了兩個非常具體的思維方式:
一是創造性思維: “善謀”。
歸納總結,得到相應的結論,需要我們有創造思維,能夠去舉一反三,產生更多的假設。
二是批判性思維:“善斷”。
但是從A到B產生了20條道路,這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決定哪一條路走得更好,選擇更好的這條路需要“善斷”,也就是批判性思維。
當你既會“善謀”也會“善斷”的時候,你纔會成爲創新型的人,纔會和這個時代緊密相連。
ChatGPT的OPENAI公司的CEO當時說了一句話,“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現在正處於鉅變的開端,人類有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打造未來”。就像主持人介紹我一樣,現在就是這麼一個時代,可能在座的很多家長、老師並不瞭解通用人工智能是什麼,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背後故事的根本原因。
正如《漫長的季節》電視劇講的一句話一樣,“打一個共鳴的響指,遙遠的事物將被震碎,而現在的人卻尚未知情”。當我們還沉醉於小孩能不能把26個字母背完,能不能把勾股定理用上,這個時代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你的孩子,可能培養出來的已經是一些被淘汰的能力。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這也是我在這裡希望能夠把未來的前景,以一種可能的“胡說八道”的方式展現給各位老師和家長,只有這樣,我們才知道需要培養的未來人才是什麼樣的。必須和這個時代共鳴,而不是被這個時代所拋下,而我們現在就正好處於這樣一個時代的關鍵節點。
我特別喜歡的一幅圖《創生之柱》,離我們不知有多遠的星雲,看上去就是三根柱子,其實它無比龐大。這裡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星辰,這些星辰通過碰撞和吸引,構成了恆星,這些恆星形成星系。它是創造恆星的地方,三根柱子也被稱爲“創生之柱”。
在遠古的時候,通過宇宙大爆炸,通過星雲產生各種恆星,於是有了我們人類。人類通過距今7-10萬年創造式的發明,使得我們人類和猴子真正徹底地分道揚鑣,走到了今天的這個社會。我們創造了無窮無盡的科學文明、藝術。
在這個時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辦?讓孩子去延續過去的歷史,還是真正有一種可能,能夠去創造嶄新的未來?
現在在通用人工智能的作用之下,我們正好有這麼一個機會。
謝謝大家聽我的”胡說八道”,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