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捲風把新家卷沒了,菏澤受災村民:人還在,家就在!

7月5日,山東菏澤東明縣遭遇突發強對流龍捲風侵襲,除了城區部分小區高層住宅受損嚴重外,沿龍捲風過境線路,東明縣當地還有不少村莊遭受了極爲嚴重的破壞。對此,現代快報記者在7月7日下午,趕到了受災最爲嚴重的地區之一,東明縣劉牆村。

屋頂被掀翻

“新建的房子,新建的家”

客廳的房頂直接被全部掀開、呈現露天狀,房屋的房樑等基本支架蕩然無存……在東明縣劉牆村,受災較爲嚴重的一戶村民劉女士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我家的房子剛剛建成才三年不到,所有的傢俱和裝修,基本上都是新的,但是現在這一場大風,可以說把我的家底兒、把我的心血,都給卷沒了。”楊女士告訴記者,僅僅是自己的初步估算,就已經損失了至少二十萬元。採訪過程中,楊女士幾欲落淚,她告訴記者,因爲新建的房子,導致家中還有部分貸款尚未結清。

坐在這座已經“露天”的房屋中,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家可以說是當地受災最爲嚴重的一戶村民。屋子房頂被直接掀翻、家中瓜棚農田被砸毀,直接經濟損失數十萬元……剛有了“家”的楊女士遭遇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房子是新的,家也是新的……”幾番交流,楊女士向記者吐露了一些內情。

年屆58歲的楊女士和丈夫屬於再組建的家庭,今年上半年,楊女士的丈夫纔剛剛搬過來和他們一起生活。“我的前夫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全靠我一個人拉扯大兒子、小兒子和閨女三個孩子長大。”爲了撫育這三個子女,楊女士一個人不僅種植了幾畝農田水稻,還建了幾座蔬果大棚,種有西瓜和玉米。依靠着這幾畝地和大棚的收成,楊女士在能夠維持日常生活開銷的同時,還把大兒子培養成了大學生。“今年我兒子剛剛大學畢業,現在正好在家休息。誰能想到,竟然就遇上了這樣的事情。”

瓜棚被砸毀

楊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她正在午睡,家裡只有她和大兒子。就聽見一聲巨響,孩子突然慘叫,自己趕忙起身,發現屋頂直接被掀翻了。因爲事發突然,自己根本來不及反應。等到自己跑進臥室才發現,兒子身上都是玻璃碎渣和塵土,牀上和地面都是血跡。“好在他受的只是皮外傷,沒有傷及內裡。但是現在房子都被大風破壞得差不多了,天氣又熱又潮,孩子即便沒啥大問題也沒法在家居住,我們就把他送到了親戚家。”

相較於善言的楊女士,一旁的丈夫則較爲沉默寡言。這個精壯的中年男子這幾夜幾乎都未曾合過眼,一接到妻子的電話,他就連夜從外地趕回家。“聽說家裡遭了災,兒子又受傷了,流得滿身是血,我也坐不住,想着得趕緊回來看看。”閒時外出打工、忙時在家幫妻子照顧瓜棚農田,自從來到了這個新家,楊女士的丈夫就一直忙碌,未曾歇腳。

“只要人還在,家就在”

“以後怎麼辦?”這是在採訪過程中,楊女士提及最多的一句話。一下子受到如此嚴重的損失,楊女士也感覺自己沒了主心骨。“孩子雖然大學畢業了,但是以後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下面兩個孩子都不大,更需要照顧。”遭遇突然來的變故,楊女士頗感迷茫。

然而,儘管境況艱難,楊女士在接受採訪時,仍然主動向記者吐露了自己的想法和規劃。“房子壞掉了,但終歸還是要修的,一大家子五口人,都需要地方住。”楊女士坦言,房子被損毀後的第二天,她就開始和丈夫想辦法,討論重建房屋和翻修瓜棚的事宜。在楊女士看來,家裡的幾座蔬果大棚全部被砸壞了,每個投入都得三四萬,又趕上現在正是西瓜採摘、收成的季節,這一茬的收成是沒了。但是如果抓得緊、努努力,下一茬的收成還是有希望的,不能就這樣待着、等着什麼都不做。而身旁的丈夫在面對妻子的講述時,總是面帶笑意並不時點頭:“她是我們家當家的;她決定好了,我們一家子就好好幹、認真幹。”

除了丈夫,楊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們也非常懂事,讓自己覺得非常感動。“他知道自己受傷不是太嚴重,只是一些皮外傷,就主動跟我講:‘媽媽,我身體沒啥大問題,不用去醫院,擦點藥膏就好了。’我知道他是在體諒我、心疼我。”提到自己的大兒子,楊女士感到又欣慰又虧欠。“他纔多大呀!看着他身上那麼多傷痕,我自己晚上都偷偷掉眼淚。而且現在天氣又這麼熱,大人都待不住、坐不住。但是他卻跟我說,沒問題,想和爸媽一起在這裡守着,一起守着房子。”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反覆催了幾個孩子好幾次,他們才願意先搬到親戚家暫時居住。但是身邊的丈夫卻怎麼也“勸不住”,於是,兩人只好先一同守着這間已經殘破的“新房”。

被龍捲風襲擊後的村民家

和楊女士一樣,家中房屋因遭受龍捲風侵襲而損毀的不止一家。耳聞目睹,楊女士也瞭解到了許多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家庭。“我之前去過醫院,看到好多咱們附近的村民都住院了,有的甚至到現在都沒醒過來,還在搶救當中。有時候想想,雖然大風把房子刮塌了,但是人沒啥大礙,一大家子都在,錢就還能再賺,房子就還可以再建。什麼大事我們就都能蹚過去!”

“人還在,家就在。”攀談許久,楊女士坦露心聲。路過劉牆村村口,恰有一戶村民正拿着工具往受損最爲嚴重的地段趕去。“我也沒受啥傷,家裡也沒遭受啥太大損失,閒着也閒着,不如給他們幫幫忙去。”該村村民所指的“他們”,正是記者先前進村遇到的、正在全力搶修重建的工作人員。而截至記者離開前,仍有許多村民積極參與到當地救災恢復的緊張工作當中。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朱紹嶽/文 鄭陽/攝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