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主義者,在中國復活了!
1811年,英國約克郡爆發了一起由一名叫盧德的工人發起的嚴重的騷亂事件,史稱盧德運動。
這個傢伙帶着一羣工人衝進工廠,打砸焚燒工廠的機器。
爲什麼呢?
因爲當時英國出現了自動紡織機,這些紡織機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甚至不需要休息。
那紡織工人們馬上就感覺到飯碗不保,於是就發起了這一場爆亂。
這場暴亂,最終變成了一場運動。
整個大英帝國諾丁漢蔓延到約克郡、蘭開夏等地。失業或者對現狀不滿的工人們,開始有組織地砸毀機器,對機器的擁有者們也沒有放過,不少企業家甚至不敢在外開辦工廠,而是躲在自己的屋中。
這一場風波持續了一年。
第二年,英國頒佈了《搗毀機器懲治法》,規定對於破壞機器的工人,可處以死刑。在這一年的約克郡,有17名工人因爲破壞機器的罪名,被處死。
今天的每一個人,都受益於大規模機器的創造,美國人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車,家裡有無數的機器幫助我們提高效率,洗衣機、空調、抽油煙機;電腦成爲了每一個白領的標配,人類社會無比繁榮。
但是,盧德主義者,再次出現在中國。
著名的財經媒體格隆,今天就寫了一篇文章,文章內容是:武漢自動駕駛汽車出現後,武漢的出租車司機要怎麼辦?
科技發展,要與普通人搶飯碗了,怎麼辦?
他就差一句話,砸了它唄。一堆自媒體,都在談。
新盧德主義者在中國正在崛起!
盧德主義者在恐懼什麼?
"新盧德分子"在全球,都是一股強大的勢力。
他們擔憂在人工智能和新的互聯網技術出現之後,社會上會出現集中性的大規模失業,以及擴大化的貧富差距,從而導致社會動盪,因此他們堅決反對科學技術的發展。
如果從盧德主義者的敘事來看,過去這幾百年,正是一個機器不斷替代人工的歷史。
《舌尖上的中國2》中,專門講了一種職業,那就是“麥客”。
“麥客”就是職業割麥人,但他們在與“鐵麥客”——收割機的戰鬥中輸得一敗塗地。
這兩年,工農建中四大國有銀行不斷傳來大幅裁員的消息。
很多人已經很少去銀行網點了——轉賬、支付,甚至投資理財,手機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現在就連辦銀行卡,機器也早已經能夠解決了,銀行再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了。
蒸汽機的出現,減少了多少體力勞動者?火車汽車當然會取代馬車。
我在九十年代,還天天坐黃包車呢,現在早已消失不見。
這樣的事,要列舉的話,數不勝數。
我們可以用一大堆數字來說明,過去那些恐懼科技進步的人錯得有多麼離譜,事實上,機器的廣泛出現,纔是經濟繁榮最重要的原因,但這樣做無濟於事。
我們必須瞭解爲什麼在採用機器和其他的高科技節省人工的裝置之後,必然導致更多的繁榮,而不是製造失業。
要是不能將這個道理,恐懼科技進步的人就會狡辯說:過去的狀況還能忍受,但是今天的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那些人會如格隆們所說一樣:你們說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那麼,崗位在哪呢?
如果採用節省人工的機器確實會造成失業率不斷上升、不幸加劇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得出一個違背所有人常識的結論:
那就是,任何的新技術進步都應該視爲一場災難。
每一天,我們每個人在處理個人事務時,總希望省心省力,把該做的事情儘快做完。 每個人都想少花力氣多辦事。
大大小小的企業主,總在設法通過節約勞動力來提高經濟效益。
頭腦靈活的工人,都會想辦法以最少的付出去完成上面指派的工作。
如果嚴守邏輯上的一致性,那麼恐懼科技進步的人必須摒棄所有這些進步和節省人力的智慧,因爲技術進步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如果無人駕駛就會製造司機失業,那我們不如讓武漢進入黃包車時代,以武漢的出行量,需要超過現在十倍的黃包車才能滿足出行要求,這不就製造了大量的就業了嗎?
如此荒謬的邏輯上從來都站不住腳,但依然有人相信這種邏輯,並且是所謂的財經大咖,可見這些謬論危害之大。
要徹底批駁倒盧德主義思想,就必須進入推理和演繹思維,推導在節省人力的科技出現後,到底會發生什麼?
真相是什麼?
現在珠三角,都開始出“無燈工廠”了,即用工人數非常少的企業,全是自動化的機器在生產,以至於不需要開燈。
假設一家企業也學習了這套系統,開始用無燈工廠的全套自動化設備,這時,他就會將原來的員工全部裁掉。
表面看,這是就業機會的明顯損失。
然而,這些自動化的設備本身需要勞工去生產,由此帶來原本不存在的工作機會,從而部分衝抵損失的工作機會。
我們繼續推理。
一個企業家,選擇自動化設備的原因必然是:自動化生產,比過去生產的質量更高,數量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只有有利於達成上述目的的全部或部分,企業纔會搞自動化。
生產機器的勞動量,必須少於他們裁減的勞動量,自動化纔會產生價值,這在市場上體現着機器人價格的不斷降低,現在一些小型的機械臂已經低於一萬塊人民幣。
也就是說,從這一邏輯分析,就業機會僅我都會有淨損失。
但你不要急,這只是第一個效果。
如果製造企業能通過全面的自動化,提高產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銷量那麼他就會擴大自動化生產線,購買更多的自動化設備,以形成更大規模的生產,並獲得更多的利潤。
這時,製造機器人的企業就會增加就業機會。
我們用數字來表達,更清楚。
假設一地有一家自動化工廠,同時有一家服裝廠,自動化工廠生產高效的服裝生產設備,而服裝廠而生產成衣銷售給消費者,該地有一千名消費者。
原來,自動化工廠只有五個人,因爲設備太貴,服裝廠算一下,不如人工划算,於是他們繼續僱傭五十人生產衣服,這時,他們一年能生產五千件衣服,每一個消費者一年購買五件衣服。
科技進步了,自動化工廠在投入資本,員工增加到15個人,他們生產出來的設備,在服裝廠老闆看來,成本很低,比人工要便宜60%,並且可以日夜不停地跑,於是一個機器的效率相當於兩個人工,這時服裝廠老闆,將員工裁減四十人,購買了二十臺機器,餘下十人,用於看管機器。
這時,員工裁減四十人,與自動化工廠增加10人,總的就業人數減少了三十人。
服裝廠老闆緊接着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可以將衣服降價50%出售,因爲,只要降價50%後,該地區人們衣服的購買量翻了一倍,也即從原來一年購買五件衣服,變成了一年購買十件。
但產能跟不上,此時機器替代人力是節省了成本,但總體的生產量還是按過往人工生產時代的生產量規劃的,這時,就需要增加機器,以達成生產更多,銷售更多的目標。
這時,服裝廠需要再引進20臺機器,才能達成生產量翻倍,銷售量翻倍的目標,自動化工廠因此必須增加人手來生產更多的機器,他們需要增加15人,同時,服裝廠也需要增加更多管理機器的人,他們也增加15人。
這時,勞動力崗位的淨損失率,就只是零。
這時你會發現,還是那麼多人在工作,機器改變了什麼呢?讓所有人的勞動效率提升了,他們的勞動效率增長了一倍,以前一人一天只能生產十件衣服,現在可以生產20件了。
勞動收入本質上就是以貨易貨,你生產得越多,你的財富水平就更高。這時所有人都變富了。
消費者用以前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兩件衣服,增加了服裝的消費,如果這些消費者所在的行業也發生了科技革命,那麼他們會生產更多的電器、汽車,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將變得越來越好。
以上的推理,也是中國市場化的歷程。
八十年代,買一件的確良襯衫,需要一個月的工資,引進了國外的流水線作業後,現在的服裝廠有大量的自動化設備後,衣服的價格降到前所未有的低,你一個月的產出,買着一千件普通夏裝都可以,十塊一件包郵的圓領衫,電商網站上隨處可見。
盧德主義者之所以錯誤,就是因爲他們不瞭解企業。
資本家有了通過節省人力創造利潤後, 會在三個方面都分配一些資金:
(1)用超額利潤擴大生產,購置更多的機器,生產更多的產品;
(2)將超額利潤投資到其他行業;
(3)將超額利潤花掉,增加個人消費。
今天無數的企業是如何從小作坊變成大企業的,不就是不斷地將過往利潤投入生產的過程嗎?絕大部分有成就的企業家,哪裡會賺一點錢就花光呢?否則他們哪來的錢擴大生產?
從企業家的行動來看,他從裁減工人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有三個用途:
以間接工資的方式付給了生產機器人的工人,支付給擴張後需要的新勞力,支付給爲自己提供消費的人,比如餐廳的服務員和廚師。
從這個角度看,他減少的勞動力,和他增加的勞動力是一樣多。
但事情到這一步,還沒有結束。
百度搞了無人駕駛,具備有先發優勢和成本優勢 ,緊接着特斯拉也要進軍這一領域,華爲也要進入,豐田大衆都要參與競爭。
這時,生產自動化設備的程序員、管理自動駕駛汽車的員工將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
智能無人出租車的價格,也要繼續下降。
在競爭的壓力下,整個出租車行業節省下來的成本,將向消費者轉移,也就是越來越便宜,一公里可能五毛錢。
出租車從過往的奢侈品服務,就將徹底變成每一個人都毫不猶豫地使用的產品。
同時帶來了大量的就業,也即光是管理無人出租車的人數就是新增的就業。
即使是銷售量的增長有限,帶來的上游產業的就業有限,但是僅僅消費者節省的開支,又創造了無數就業機會。
如果一個人原本一個月打車要一千塊,現在變成了二百塊,那八百塊他有可能會用來消費餐廳服務,消費按腳服務。
這時,就增加了餐廳對服務人員的需求。
今天滿大街的餐廳、按腳店,怎麼出現的,不就是這麼來的麼?放在三十年前,人們可以想象今天可以每一天都在外面吃麼?可以想象,每週都和朋友去幾次館子嗎?可以想象,隔三差五去捏個腳麼?可以想象年輕人一天兩杯外送咖啡麼?
三十年前,人們想象不出來這種場景,甚至想象不出來這種職業。
外賣騎手這個職業纔出現多久呢?
我直到成年了,在九十年代才第一次進餐廳消費。經濟發展就是如此,過往的奢侈品,就是今天大衆的日常消費品。
真相是,就業從來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更重要的是,自動化,只會增加就業。
自動化帶來更多的工商就業
僅從經濟學的概念來說 ,失業是不存在的,在改開之初,有大量的工廠嗎?沒有,那時中國的企業少得可憐 ,但存在失業嗎?除了少數返城青年叫着找不到工作外,農民不認爲自己失業。
因爲農業生產,也叫就業。
那麼,這幾十年的機器大規模引進、自動化突飛猛進,是創造了就業還是減少了就業?
他明顯地創造了工商業的就業,而減少了農業的就業。
從工商業就業來說,歷史上的工業革命,中國的市場改革,都無一例外創造了海量的工商就業機會,美國現在農業人口只佔總人口的1%。
中國真正在務農的農民,也不會超過兩億。
絕大部分人口從事的就是工商業,這些就業機會不是機器和自動化設備(資本)帶來的麼?
當然,這只是在一個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社會的特殊情況。
但這一點不過是在說明,機器和自動化帶來了更高收入的工作機會,讓人們收入更高,一個人生產得少,怎麼可能收入高呢?
中國的農民,在當下規模的土地上,是不可能提高收入的,因爲生產量太小。出租車司機們的收入要怎麼增加,一個人管十臺無人出租車,收入就提升了。
機器和自動化,所帶來的結果清晰明瞭:
第一、是促進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工人實際收入
第二、降低物價,讓所有的消費者提高生活水平
機器和自動化使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變得更加便宜,同時提高工人的生產力,從而使工人的工資能夠提高。
好了,這時,我們就能回答格隆們的問題了,出租車司機失業後幹什麼?
無人車管理員,就會成爲一種新職業。
消費者減少在出租車上的支出,在其他任何領域增加的支出,都會帶來新的就業崗位,他遍佈在全社會。
盧德主義者完全不必杞人憂天。
公然宣傳這種流傳了幾個世界的反智言論,不過證明某些財經大咖,連基本的經濟學常識都沒有掌握。
經濟學沒有普及就會帶來這一現象,好萊塢影視工作者反對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比如商鋪持有者反電商等等。
這些古老的盧德主義者,其本質是爲了固守自己的舊有的產業或崗位利益,反對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