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核潛艇產能飆升「暴兵之勢」震撼美智庫:戰略平衡或全面逆轉

2018年4月12日,中國海軍在南海舉行大凡兵時出現的094戰略核潛艇和093B攻擊核潛艇。(CCTV 影片截圖)

近期,美國智庫對中國核潛艇建造能力的最新評估引發廣泛關注,指出中國軍工廠正以每年3至4艘攻擊型核潛艇及1.5至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速度進行生產。該報告稱,中國核潛艇的批量建造釋放「暴兵之勢」重要的戰略信號。

《騰訊網》22日報導,該智庫報告顯示,中國在新一代核潛艇的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包括泵推技術、減震浮閥技術和陣列聲納技術。中國核潛艇的靜音性能預計將追平美軍現役潛艇水準,甚至在態勢感知能力上實現超越。這些技術進步爲高性能核潛艇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堅實基礎。

中國核潛艇部隊轉型「以核爲主」

報告點明,從解放軍海軍的發展看,中國潛艇部隊正邁入「以核爲主」的歷史階段,體現了彌補核潛艇歷史欠帳的決心。長期以來,中國海軍以常規潛艇爲主,主要執行近海防禦任務,而核潛艇數量較少。隨着國家戰略需求和海外利益的擴展,解放軍加速核潛艇的建造,逐步向「核常兼備、以核爲主」的戰略方針轉型,標誌着中國海軍由近海防禦向遠洋作戰的轉變。

在臺海問題上,核潛艇被認爲能夠在臺灣東部建立戰略防禦縱深,對外部勢力干預形成有效遏制。報告提到,美國海軍核潛艇的巡航導彈長期威脅中國兩棲艦隊,而中國核潛艇的數量與性能提升,有望在臺海局勢升級時構築堅固防線,爲解放軍提供支援。同時,由於美國核潛艇逐漸老化且需遠距部署,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潛艇力量對比正逐步傾向中國。

改變西太平洋戰略格局

美國智庫認爲,中國核潛艇的快速發展將深刻影響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平衡。報告指出,中國「下餃子」式的核潛艇建造將極大限制美國海軍在該地區的行動自由,迫使其重新審視軍事戰略和部署,並對其盟友形成威懾效應。這一發展更有助於中國實現其海洋權益和戰略目標。

中國核潛艇的飛速發展,是技術突破、戰略需求和國家安全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爲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延伸閱讀:

中國高超音速空對空導彈首次曝光專爲瞄準美軍B-21量身打造?

中國軍艦入列阿爾及利亞海軍俄製護衛艦遭冷落原因曝光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