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大減 觀光冬眠!遊客只減不多 恐一路「睡」到明年5月

陸停發自由行通行證 臺觀光業:霸王寒流來襲

日月潭水社碼頭。(本報系資料照片

自由行陸客花蓮海岸路邊攤吃烤飛魚。(記者李鋅銅攝)

離開臺灣,陸客在住宿民宿石塊留下永遠的回憶。(記者李鋅銅攝)

歷年陸客來臺人次

每逢臺灣大選,陸客團設限,但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往年似乎總是「睜一眼閉一眼」,但今年則大不同。從剛結束的大陸十一長假來臺遊客來看,今年陸客來臺已開始進入「寒冬」,至少將延續到明年5月。旅遊業認爲,大選後若兩岸關係不佳,陸客來臺「只會少不會多」,臺灣一年會損失新臺幣好幾百億元觀光財。

近年來,陸客的出境熱潮帶給周邊國家地區一筆觀光財,但兩岸關係不佳,陸客來臺從2015年最高時的418萬人次「年年減」,到2018年已跌到269萬人次。兩岸關係持續低迷情況下,儘管今年上半年陸客來臺仍正成長,但大陸從8月1日起停籤自由行旅客來臺的G籤,旅遊團也從8月起開始減縮,各界早就估計從9月起就會出現大幅崩落,且延續到年底,甚至明年5月。

十一慘兮兮 少賺33億元

陸客大減後第一個碰到的就是大陸的十一長假,在過去,十一長假陸客出遊總帶給目的地國家年年成長的大量觀光外匯,臺灣也不例外,但今年卻「慘兮兮」。臺北市林姓旅遊業者估計在7天假期,陸客團加自由行平均每天不到3000人來臺,整個假期來臺約2.1萬人次,較2015年極盛時期的8.6萬人次大減76%。估計光是今年的十一長假7天假期,大減的陸客就讓臺灣減收約新臺幣33億元外匯收入,旅遊業苦在心裡,卻難改現狀

陸客團來臺熱潮的時候,從臺北的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故宮到臺北101,到處都被一輛輛的陸客遊覽車擠爆,景區附近的店家小販,從臺灣紀念章到臺灣地圖,還有印着日月潭和阿里山字樣的小紀念品,都賣得發燒;如今這些景點全都冷冷清清,從北到南,從餐廳購物店,都有業者關門

臺北市楊姓購物店業者說,購物店市場隨時都有人投入,也有人離開,不同的是市場好的時候投入者較多,市場差的時候投入者較少,「現在就屬於後者」。他表示,既然多數業者都不看好明年5月前陸客來臺市場,又何必花錢養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市場,所以許多業者乾脆先停業,減少損失;若市場恢復再來找人也還來得及,若市場不好,就從此收手,退出市場。

航班減少 購物店剩百家

另一名業者說,陸團來臺熱潮時,全臺約有150間專做陸客團生意的購物店,在陸客連跌3年後,整的整、並的並,目前估計約剩下100家,而且規模大不如前。

不但旅遊業不看好今年最後一季陸客市場,航空業也反應兩岸直航市場趨冷。8月大陸來臺自由行停籤G籤和緊縮陸客團後,陸籍航空公司陸續公告從8月底開始減班,但起初減班的時段仍限於在10月26日以前的夏季班表,後來從今年10月27日開始到明年3月28日的冬季班表陸續出爐,直航航班持續減少,已能看出航空公司也不看好明年3月前的兩岸航空市場,提前確認並開始因應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陸客來臺在「十一」過後,就過了「分水嶺」,開始急轉直下。今年臺灣旅遊業的冬天提早到來,而且將延續到明年,是否等得到春天,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