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驟降帶給按摩業大衝擊 年輕CEO意外化解找到更多回頭客
林書任定期舉辦教育訓練,希望可以加強按摩師的能力,提升服務顧客的品質。
到現場找答案
所謂「隔行如隔山」,房仲業和按摩業的消費族羣終究有所不同,想要跨領域建立門檻,有那麼簡單嗎?面對這個問題,指舞春秋執行長林書任謹記師長的一句話:「管理的答案在現場。」
爲了解顧客特性與需求,他每天到門市站櫃,既可跟消費者接觸,也可以與按摩師交流,同時也利用這段時間進行門市顧客問卷調查。這一站就是十六小時,並維持半年之久。
多管齊下,踏入按摩業三個月之後,林書任就發現,這一行要做得好,除了按摩技術,服務應對也很重要。因此,日後在設計按摩師訓練架構時,所規劃的模式就是一半教授技術、一半是傳授應對的技巧,並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按摩師培訓系統,依按摩師學習狀況及正式上工後的市場反應,持續調整、優化。
「師傅從奉茶、顧客換拖鞋開始,到泡腳、按摩、送客,我們將服務細分爲十五個步驟,確保客人任何時段來,均能享有一致的服務,這也是業界首創,」林書任舉例說明。
結合跨領域專業
雖然事業發展有成,但林書任漸漸感到,面對多變的市場,自己的專業知識似乎有所不足,開始有了回到學校進修的想法。
「我當時追求的是專業,不是名分或交朋友,所以第一個選擇就是亞東,」他指出,考量到當時的亞東科技大學師生比相較於許多國立大學來得高,老師比較能照顧得到學生,於是在二○一七年重回母校,攻讀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班,論文就是以臺灣按摩業爲例,研究消費者的購買過程、喜好對於消費金額之影響。
本文出自《樸實的精采:17個成就夢想的故事》
當實務與學理結合,在訂立按摩店經營方針時,他變得更加重視如何在服務前後強化按摩對於健康必要性的宣導,以及設定機制,例如:有消費就贈送點數,增加顧客消費頻率,同時有助於拉高消費的金額。
從管理學角度與曾經從事房仲業的經驗切入,林書任對於按摩事業的認知可能和其他經營者不同,他採取「多邊平臺商業模式」經營按摩業——對公司而言,按摩師也是消費者,企業的角色只是建立一個平臺,媒合按摩者及想要按摩的客人。
在林書任的規劃下,指舞春秋以市場調查與分析獲得的數據爲基礎,釐清顧客需求之後,開始動態調整經營策略及行銷戰術。其中,最顛覆以往經驗的,就是調整顧客佔比。
譬如,以往認爲「觀光客」是按摩業的重要收入來源,尤其指舞春秋的「起家厝」位在臺北市通化街,臨近通化夜市,觀光客人潮衆多;然而,數據分析結果卻顯示,在地客帶來的營收效益,遠大於一年可能只會來一次的觀光客。因此,指舞春秋於二○一三年在Facebook成立粉絲專頁,希望利用社羣與推播,吸引更多的在地客。
不過,這項業界創舉曾引來資深按摩師嘲諷:「做按摩的也要有Facebook喔?像是電腦也會篩選花生嗎?」事後證明,目標客戶調整後,吸引的不僅是觀光客,在地客、回頭客的需求也很高,後來更意外化解二○一六年之後,陸客驟降帶給按摩業的衝擊。
(本文出自《樸實的精采:17個成就夢想的故事》文/林惠君.攝影/黃鼎翔.圖片提供/林書任)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