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領袖排排坐 產業誰紅有門道
(圖/摘自央視新聞)
日前,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李其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發表題爲〈習近平的座位安排顯示誰受到北京青睞〉(Xi Jinping's Seating Plans Signal Who Has Beijing's Favor)文章,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月在北京主持民營企業座談會,是時隔6年後再度召開。上次類似座談會發生在2018年,當時正值中美貿易戰初期,中國民營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兩次會議的參與企業座位安排及發言內容,透露出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也可觀察出中國對不同產業的重視程度及未來發展方向。
2025年民營企業座談會的第一排座位安排和發言代表透露出中國政府的政策優先順序。華爲資通訊的任正非、比亞迪電動車的王傳福、新希望農牧業的劉永好、韋爾半導體的虞仁榮、宇樹機器人的王興興、小米智慧手機的雷軍等六位企業領袖被安排在前排,並作爲發言代表。這些企業多集中於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新能源與人工智慧領域,顯示中國政府對「硬科技」產業的高度重視。
相較之下,2018年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則有10位企業家發言,包括東軟集團的劉積仁、萬向集團的魯偉鼎、和同資訊的耿哲、商湯科技的湯曉鷗等。當時,發言代表側重於傳統制造、軟體與互聯網產業,顯示出當時的中國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同時,對平臺經濟與軟體產業仍抱持較高期待。
對比2025年與2018年兩次座談會,最大轉變在於政府對產業的扶持重點從互聯網、房地產等領域轉向「硬科技」,如半導體、人工智慧、機器人及新能源汽車。反映出中國政府希望降低對外國技術依賴,提升國內產業自給自足能力,進而應對中美貿易戰及科技封鎖帶來的挑戰。
此外,從座位安排也可以看出政策轉變。2025年座談會中,雷軍、王傳福等2018年處於較後排的企業家被安排至前排,顯示出他們在當前經濟政策中的重要性上升。而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平臺經濟企業則被安排至相對邊緣位置,表明中國政府對這些企業的政策監管仍然嚴格,並不鼓勵其無限制擴張。
今年會議的核心人物則是華爲創辦人任正非被安排坐在習近平正對面。顯示中國政府將技術自立自強作爲核心戰略,而華爲則扮演關鍵角色。此外,人工智慧領域的新創企業如DeepSeek創辦人樑文鋒與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都坐在第一排,凸顯中國政府對新興科技的重視與支持。
綜上所述,從兩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的變遷可以看出,中國產業政策已發生顯著轉向,政府對「硬科技」產業扶持力度加強,而曾備受青睞的互聯網、平臺經濟等產業則被相對弱化。
未來中國的民營企業若要獲得政府支持,必須與國家發展戰略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展現技術創新與突破能力。(作者爲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