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需要“喬木參天”和“灌木葳蕤”

“總投資1260億元的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一期、總投資560億元的濰柴—比亞迪新能源動力產業園一期建成投產,萬華乙烯二期實現中交,國家微納製造創新中心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分別達到2500家、1530家,39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細讀《2025年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發現一個城市躍升之道:綠色發展需要“喬木參天”和“灌木葳蕤”。

進一步講,“參天的喬木”、“葳蕤的灌木”以及蔥鬱的小草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小的產業生態——產區園區。“堅持把產業鏈建在園區上,逐鏈配置資源要素,做強主導產業,優化產業生態,構建覆蓋全生命週期的產業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有集中度、骨幹企業有附加值和競爭力。”“推動丁字灣新型能源創新區加快起勢,開工建設萬華新一代電池材料產業園,探索建設分散式風電、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等示範項目,構建局域新型電力系統,爭創國家級園區。”《2025年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如是提出。一個個小的產業生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最終積聚成活力滿滿的“品重煙臺”。

在煙臺加速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的創新實踐中,長島佔有特殊地位。近年來,煙臺長島把國際零碳島建設與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一體謀劃、協同推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的海洋生態基本形成,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發展格局初步構建,爲國際零碳島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實施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百箱千排萬籠’計劃,爭取養殖產量突破15萬噸。着力建設美麗之島,整體開發長島廟島,創建國家公園、5A級旅遊景區。”生態長島被賦予“打造長島國際零碳島中國樣板”的光榮使命。

當然,培育和發展綠色生產力是一個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的體系,只有充分完善制度機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科技金融等一系列鏈條,才能打造出適應時代發展的一流的產業創新生態。“深入實施標誌性產業鏈培育計劃,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叫響“煙必行”品牌。”“促進高等教育資源集聚,深化與知名高校合作,推動山東大學研究院落地,支持駐煙高校升格提質、優化拓展空間佈局。”……《2025年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如是佈局。

沒錯,高質量的人才資源是支撐產業鏈、創新鏈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產業鏈、創新鏈的各環節,都需要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科學家、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等,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才鏈來確保技術成果從創新鏈向產業鏈轉化。同樣,也需要一大批具有服務精神的專業化人才,永葆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一起做好“0—1”的突破與“1—N”的應用。如何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答案之一是:共建產教融合新生態,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在推動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共建產教融合新生態的道路上,媒體行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整合優勢。看,膠東在線網站積極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的新形勢,大力推動職業技能教育面向產業、適應需求。圍繞煙臺市“9+N”製造業集聚培育工程和16條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短板弱項,通過建立實訓基地、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組織職業技能大賽、培養雙師型人才等方式,主動出擊、精準育才,持續推動“產學研”融合。

城市發展要確保教育內容與時代同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技術革新、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從而培養出既具備紮實專業基礎,又能夠敏銳捕捉行業趨勢、勇於實幹的高層次技能人才。此外,人才培養也要打開國際視野,積極擁抱世界。截至2024年底,膠東在線網已在全球47個國家建立家鄉驛站,站長達到150多位,成爲是傳播中國文化、講述煙臺故事的重要平臺,爲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模式注入了新活力、新思路。

(作者: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