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畢業求職記(之三)

在求職中,「羣面」專指「無領導小組討論」或公開辯論,其載體一般是商業案例或時事議題。因此,在平時的課上多瞭解管理學基礎知識,接觸案例分析習題,並掌握邏輯分析思路,將對參加羣面有很大的幫助。

我在羣面中遇上的求職者都表現得相當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時間有限,求職者應在面試中用最精簡的語言表達最恰當的內容,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引述一位業內人士的觀點,大多數公司的羣面目的是「剔除一些特別不合羣的奇葩」,要避免成爲面試官眼中的「奇葩」,就需要具備較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並在羣面中展現出平易近人的一面。

單面通常會在求職的最後一輪,其形式多種多樣。就我而言,我在廣州某金融企業遇到的是「多對一問答」;在深圳某國企遇到的是「多對多問答」(多位面試官對多位求職者),而在香港某銀行面試時才遇上了「個人展示+多對一問答」。與公務員的「結構化問題」不同,企業在最後一輪面試中,側重從求職動機、勝任力以及行爲類問題等角度來考查求職者的習慣和性格。其中,求職動機以及和勝任力是面試官在這一輪考察中最關注的兩個問題,我幾乎在每一場面試都會被問到。

要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就需要提早了解清楚公司的內部情況,儘量將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崗位特點結合起來。在應對行爲類問題時,我參考了「寶潔八大問」(大陸面試時經典問答範例)的題目,在面試前準備了七到八個具有代表性的經歷,試圖涵蓋各個面向。至於選用何種經歷作爲例子,這裡引述幾位業內人士的觀點:「求職者的實習經歷最具說服力,義工經歷和社團經歷次之,生活經歷則墊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多數求職者會發現自己的「硬實力」和他人相差無幾,因此在回答中應突出自己的軟實力,以及一些與衆不同的能力,但無論如何在作答時都要實事求是,「誇誇其談」會引起面試官不小的反感。

以我參加的幾次面試而言,海外留學生已經成爲求職隊伍的重要成員。就我參加的一次羣面而言,面試者有一半都是英國和香港的留學生。而我在參加一次國企的面試中,更在面試名單上海外留學生佔據了一半,其中不乏來自美國、加拿大、香港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據一位長期在美國唸書的同學透露,在美的中國留學生自2010年開始增多,其後越來越多,因此,不難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在求職場上遇到越來越多的「海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