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推進火星任務 着陸器試驗成功

河北火星探測任務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現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試驗模擬了着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新華社資料照片)

火星車與着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高高塔架中間的紅色平臺緩緩升高,着陸器點火、塔器分離、懸停避障……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心潮澎湃。這裡是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着陸綜合試驗場。11月14日,大陸火星探測任務終於在這裡揭開神秘面紗,首次公開亮相,火星探測任務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圓滿成功。

試驗所在的場地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着陸綜合試驗場,模擬了火星重力環境。試驗塔架高約140公尺,透過上方的環形盤架連接成柱形鋼體結構,形成的內圈直徑120公尺,空間足以滿足類比火星降落過程所需要的空間;中間的紅色平臺透過36根鋼纜進行固定,可以爲探測器提供火星的重力環境,並能精確跟隨探測器的下降過程;地面鋪設了特殊的材料,並形成坑或坡的形狀,以模擬火星表面的環境。

7個月飛行7分鐘降落

「探測器發射之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最後在火星降落只有7分鐘的時間,因此這是最困難、挑戰最大的一個環節。而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比,火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重力只有地球的1/3。」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本次試驗模擬了着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

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於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是透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着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也就是說,與大陸探月工程「繞、落、回」的三步驟規畫相比,火星探測將透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的環繞、着陸和巡視探測。任務可謂相當艱鉅,而安全着陸,可以說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鉅的挑戰之一。

火星,這顆距離地球最近5000多萬公里、最遠4億公里的行星,一直吸引着無數人的目光。火星探測,可以說是當前國際前沿科技創新活動對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是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大動力。火星環境與地球環境有一定相似性,使人們對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濃厚興趣。

環境與地球具相似性

專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啓示。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爲相似的行星,火星不僅有大氣,也有適宜的溫度,還有着和地球相似的自轉週期。研究火星與地球的異同,互爲參考,是極具價值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