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駐歐盟大使:中歐領導人即將頻繁互訪 歐方不應有歐盟一中政策
中共駐歐盟大使傅聰說,歐盟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必須得到中方的同意和認可,不應有所謂「歐盟的一中政策」,也無權對一箇中國原則作出單方面的解釋。(圖/環球時報)
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日前接受陸媒專訪時表示,歐盟領導人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訪華,雙方可望迎來「頻繁的高層互訪」。他還強調,歐盟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必須得到中方的同意和認可,歐盟不應有所謂「歐盟的一中政策」,也無權對一箇中國原則作出單方面的解釋。
傅聰大使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近期出訪歐洲並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等外交活動受到高度關注。王毅的訪問旨在傳遞中國「勸和促談」的立場,他還說,中國對當前危機升級的局勢感到十分擔心。
傅聰指出,中歐關係不應受到烏克蘭問題的影響,歐洲當下在烏克蘭問題上遷怒於中國的情緒「很不理性」。中國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無法完全同意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一些立場,但中國不希望烏克蘭問題影響到中歐關係,歐盟應避免在烏克蘭問題上過於情緒化。
雖然如此,傅聰表示,中歐關係回暖持非常樂觀的態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訪問中國,中歐雙方已就此展開相關籌備工作。他同時透露,中歐間其他一些高級別磋商機制也將很快恢復,雙方有望很快迎來「非常頻繁的高層互訪」。
去年年底,德國總理舒爾茲、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先後訪華。據媒體公開報導,法國總理馬克宏、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訪問中國。分析認爲,多名歐洲領導人的訪華意願向世界釋放出積極信號。不過,因制裁而仍陷入凍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立陶宛等國和歐洲部分政客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行,仍是籠罩在中歐關係上的一片陰影。
傅聰表示,在重啓《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問題上,雙方應「向前看,不糾結於過去」。中方已向歐盟提出建議,雙方可同時取消制裁,使協定能夠重啓,但歐盟方面反應不一。目前主要困難仍然是雙方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中歐雙方已重啓人權對話,人權方面的疑慮另有渠道討論,不必和經貿問題掛鉤。
在臺灣問題上,傅聰強調,歐盟不應有所謂「歐盟的一中政策」,也無權對一箇中國原則作出單方面的解釋。「歐方現在有些人總說『歐方的一箇中國政策』,好像他們的一箇中國政策和我們的一箇中國原則不是一回事,或者他們有權單獨解釋他們的一中政策一樣。但我對他們強調,中歐建交時,歐方的承諾實際上包括了一項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歐盟關於臺灣問題的立場必須得到中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