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歷史性印太之旅 分析:對抗中國影響力
睽違5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將再次踏上法國於大洋洲的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首府努美阿(Noumea),並展開印太地區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巡訪。(圖/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正式展開歷史性的印太地區島國戰略巡訪之旅。學者分析,除安撫三度舉辦獨立公投的新喀里多尼亞外,出訪的主要任務便是抗衡中國在此深耕的影響力。
睽違5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將再次踏上法國於大洋洲的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首府努美阿(Noumea),並展開印太地區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巡訪。
在新喀里多尼亞訪問3天后,馬克宏將「歷史性」訪問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Vanuatu)和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自1966年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出訪當時尚未獨立,且仍稱新赫布里底羣島共管地的萬那杜後,就再也沒有法國總統造訪該地區的非法屬島嶼。
此次出訪的主要目的,除了關注曾三度舉辦獨立公投的新喀里多尼亞,安撫島上的獨立勢力,並展現法國政府願意傾聽的態度外,在地緣戰略上更重要的,就是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馬克宏預計將闡述法國的印太地區戰略,尤其在中國在該區島國影響力日增之際,其目標非常明確,根據總統府艾里賽宮(Elysee)闡述,就是重申「法國再次投入」的企圖心。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研究員巴鍾(Céline Pajon)向法國新聞電臺(FranceInfo)分析,自2000年起,北京利用該區不想與強權過多牽連的心態,「取得了空位」。2012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位後,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成爲不可忽視的存在,並發展自身利益。
首先是爲了取得自然資源,包括鋰和漁業,也爲了掌控若臺海開戰將具有決定性角色的太平洋海域。
巴鍾說:「中國政府與這些島國的政治菁英建立密切關係。這些國家都對中國負債,且在政治和經濟上都依賴中國。」
巴鍾指出,2022年春天,中國和與澳洲關係向來友好的索羅門羣島簽訂安全協議,引發西方震驚,「各國才發現他們早已大幅失守」,因爲協議的其中一個子條款將「向中國軍力開啓索羅門羣島的大門」。
儘管幾個月之後太平洋島國共同拒絕了中國涵蓋治安、經濟、健康和氣候的5年計劃,但中國仍繼續發展在此區的影響力。
由於法屬島嶼,法國在印太地區有世界僅次於美國的專屬經濟海域,並企圖提供有別於中國之外的「另一個選項」。總統府表示,希望超越外交的行禮如儀,「強化與全體太平洋國家的合作」。
巴鍾也認爲,法國目前在南太平洋沒有任何的清晰戰略,美國則在去年發展出全新戰略,不僅預備上億美元援助該區島國、與日本、印度、澳洲合作「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舉行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
國民議會國防軍事委員會成員、今年曾訪臺的議員傑納泰(Anne Genetet)也向法媒表示,印太是「歐洲議題」,儘管看似遙遠,但全球價值鏈明顯的脆弱性與海運受阻而造成的通膨,「都提醒着印太地區與歐洲人息息相關」,並呼籲歐洲以清晰的戰略更積極參與印太地區。(編譯:高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