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高股息ETF、領股利 退休免煩惱?過來人:3件事先做到!
高股息ETF可以說是全民相當熟悉投資標的,像0056、00713、00878、00919等已經是臺股高息的行列,每季看到股利穩穩進帳,越老領越多就好開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股息ETF可以說是全民相當熟悉投資標的,像0056、00713、00878、00919等已經是臺股高息的行列,每季看到股利穩穩進帳,越老領越多就好開心。「光領股利,就可以穩穩退休嗎?」這個問題是許多退休族的疑惑,38歲就財富自由、已退休10年,資深理財教練的Ceci表示,不該只領股利作爲全部的退休規劃,有相當多的隱含成本要考量。
高股息非穩賺不賠 魔鬼藏在細節裡
首先,退休時可能突然拿到一筆高額的錢,可能是500萬、1000萬,Ceci指出,對於熟齡來說,通常本來就已經有一些基本的退休安排了,那這一筆額外的金額比較屬於錦上添花,可以用來實踐原本就擱置的夢想,以及也能拿來補強儲備金,例如醫療費或是長照儲備金等,避免老後有捉襟見肘的狀況。
若平日的退休支出夠用,以上的缺口也都補足了,想全部投入ETF想要安心退休,Ceci建議,高股息聽起來吸引人,但不該過度迷戀,要思考適不適合自己。她舉例十幾年前熱賣的高收益債基金,當時也是打着8%~12%的配息,到現在仍然非常多人被套牢,結果要拿投資的本金來給自己配息。
除此之外,基於高配息收入還要再繳稅,更糟的是基金還持續賠錢,本金都賠掉了大半部分。投資人最需要了解的ETF盲點,就是配了高股息,很可能折了整體報酬率。
另外,看到所謂的「保證配息」要多加思量,如果以正夯的臺股ETF來講,不同的指數公司各自列出指數,照着他們的原則篩選出20~30家所謂配高股息的公司,高股息ETF就是跟着指數判斷出來的結果跟着做而已,也就是會依着指數波動,決定是否能配股息。
Ceci指出,有一些基本原則在做退休投資佈局時要想清楚:
1.降低成本,分散風險
退休族沒有固定收入,首要當然要降低成本,當選擇ETF標的時,手續費、管理費、保管費等等必定會被扣的費用,一定要看清楚、做比較。另外,就是綜合所得稅的考量,股利可折抵稅率爲8.5%,股利所得每一申報戶最高可抵減8萬。課稅級距在比較低的範圍的話,「股利所得」越高,可以抵減或退稅額纔可能越高,否則不一定划算。
如果還在準備退休、有高所得,適用30%或40%課稅級距,則可選擇分離課稅,「股利所得」採用單一稅率28%計算,同樣可以發揮節稅的功能。
依現行規定,單次領息超過2萬元,就要課徵2.11%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不少ETF已經改成季配、月配,只要注意做足分散標的高股利投資,確保單筆配息小於2萬元。
另外她也提到,將大筆金額壓在單個投資商品上,很不符合需要分散風險、穩定回收的原則。臺灣股市其實是淺碟市場,有非常長的低迷期,這兩年因爲國際股市熱絡,半導體話題夯,臺股才相對活絡。若集中資金在投資臺灣高股息ETF,等於把股票部位過度集中在臺灣了,就是高風險的決策。
Ceci坦白表示,以自身經驗來看,高股利投資不一定有穩健的全球股票ETF投資佈局來得方便。做海外的股息投資,以臺灣人的身份,配息以30%的預扣稅額來考量,相對簡單,也不用一直跟着可能會更改的稅制。
2.現金流不是隻靠配息,要自己創造
Ceci表示,高股息ETF能看到有錢定期流進自己的帳戶,讓人感覺良好,是基於心理上覺得要創造固定現金流,但是她自己深信報酬率,買低賣高賺的差價「資本利得」,比配息實際。
退休會以長期穩健保守的財務規劃爲考量,事實上,自己也可以創造現金流。她建議,可以每年固定時間從投資帳戶中領取需要的支出,例如算過發現4%是需要的,可以一次提領,或是每半年提領2%,或甚至是每一季提領1%。
3.分散工具,分散風險
Ceci表示,第三個原則就是要分散工具,以考量現在的市場狀況來看未來至少3、5年,來做長期的投資決定,不需要常常動它僅作微調纔是好的投資。我們現在處於全球股票市場的低迷循環,趁股市低迷的時候找值得投資的標的,或分散投資標的,長期持有,等利率趨勢反轉的時候,全球股市可以提供長期穩健的報酬率,過往40年的平均報酬率每年近10%,若把握重點長期持有,有機會達成將近每年平均10%的報酬率。
她分享,想要擺一些部位在相對安全的公債,做好分散風險,也是不錯的考量,但是絕對不包括高收益債,就是俗稱的垃圾債券,就是非投資等級的公司債;還有不少外商銀行的美金定存5%利息以上,也能作爲短期資金的去處。
最後Ceci強調,以上是以現有市場考量,不一定在每一個時間點都適用。在高通膨高利率的環境,可以根據以上三點思考,什麼適合自己的投資個性和需求,做好功課再做決定,在迷霧中尋找相對明朗的路。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