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科創種子 培育創新苗子

從初做實驗小心翼翼,到省級競賽嶄露頭角,再到全國數學、物理專業競賽多點開花,在物理實驗課程羣培養下,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24屆畢業生李耘成順利保研本校,繼續深造,追逐科創之夢。

近年來,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大學)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構建“先修—基礎—綜合—科創”內容縱向深入、“觀察—驗證—應用—探究”難度橫向拓展的“四層四類”課程體系,持續發力培養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

全面科普,厚植科學素養根基

通識選修課上的課程項目成爲競賽獲獎的“敲門磚”,這讓蘇州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趙天翊感嘆選到了“寶藏課程”。2024年8月,他在“現代物理學在創新創業中的應用”等課程上持續研究、多次打磨的果汁太陽能電池項目獲得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二等獎。

“我們希望更多學生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聚焦科技前沿,培養探索精神。”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董裕力說,他將項目式思維帶入課堂教學,努力培養學生調研、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大學)依託通識選修課與微專業線上課程,打造先修層面的全學科物理普及教育。結合多渠道傳播與展示,中心充分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氛圍,讓更多非物理專業學生建立對物理學科的認同,將相關知識與能力遷移到各專業領域。

情景導入、案例分析、微課展示……在“STEAM—創新實驗設計”課上,蘇大文學院2023屆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學生杜智經過課程學習後,認識到數理分析的重要性。在服務西部期間,他將思辨方法帶入課堂,設計管理制度,創新教學內容。

數智賦能,助力基礎實驗教學

傳統物理實驗遇上人工智能,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答案是“一種跨學科的通專融合”。

兩塊導體板、無數下落的油滴、一遍遍地推演測算……在傳統密立根油滴實驗中,學生往往苦惱於空氣阻礙、油滴選取、人爲誤差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的數據偏差。

“人工智能彷彿爲這些油滴配備‘隱形追蹤器’,極大提高了數據可統計性。藉助物理模型訓練,學生可以反演任意時刻所需的油滴數據。”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大學)副主任楊俊義介紹。

傳統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缺乏差異化,導致工科學生對課堂不夠重視。爲此,中心全面優化升級大學物理實驗課程。隨着虛擬仿真實驗、數字教材等“數智化”資源不斷加入,基礎階段的實驗教學被賦予新的活力。

對普通物理實驗分割與重整,也加大了其與新工科專業的關聯性,強化了普通物理實驗在人才培養中的平臺作用。2022年以來,依託中心相關課程和物理實驗平臺,蘇大參加物理與實驗科技作品創新競賽的非物理專業學生數量持續增多,還有學生獲得國家級金獎。

科研創新,強化人才培養效能

長期以來,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大學)優化本專業頂層設計,着力打通產教與科教的師資壁壘,與各領域頭部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攜手,組建產業導師團隊,帶着來自產業一線的問題,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到實驗室、走進生產線,完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創新的轉換。

“口罩密合度是防護過程的關鍵防線,大家可以通過手機實時觀察口罩過濾效果,確保其防護性能。”教師對材料發展和產業創新的講解,點燃了該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秦嘉政心中的創新創業火花。他走出課堂,深入產業一線,用所知所學研發出口罩密合性檢測器,實現了以科研爲社會服務的價值追求。

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爲牽引,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大學)瞄準基礎實驗課程建設,打破傳統實驗教學的“師主課堂”模式,向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性的“金課”邁進。

連續3年,蘇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均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獲批授權專利10餘項,省級物理及實驗科技作品創新競賽參賽獲獎率達90%以上,還實現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一等獎的突破。

“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科技創新對社會和國家的推動作用,運用所學知識打開‘雙創’大門,敢於試錯、勇於創新,是我們的不懈追求。”蘇州大學教務處處長、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大學)負責人方亮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20日 第03版

作者:通訊員 於雅淇 本報記者 阿妮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