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痘威脅加劇 臺大公衛教授分析:兒童、年輕人恐受影響

臺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與過去流行的第IIb型病毒相比,此次病毒變種爲第Ib型,異性傳播增加,且影響兒童與年輕人,病毒向外傳播可能性增加。本報資料照片

M痘疫情持續威脅全球,臺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與過去流行的第IIb型病毒相比,此次病毒變種爲第Ib型,異性傳播增加,且影響兒童與年輕人,病毒向外傳播可能性增加,因主要流行區域在非洲,疫情監控及防治更加困難,恐讓M痘在不同國家持續蔓延。

「猴痘從動物宿主傳染到人畜共通傳染,至今成爲能人與人傳染的病毒。」陳秀熙說,依病毒特性分析,2022至2023年全球流行的M痘病毒株爲第IIb型,主要傳播方式爲男男性行爲(MSM),此類型病毒人與人傳播最強,但傳播方式主要是透過同性接觸與性工作者傳播,而第I型M痘傳播力雖較第IIb型弱,但研究顯示,今年剛果流行的第Ib型人與人傳播力將持續增強。

目前常見的M痘共有第I型、第IIb型、第Ib型3類。陳秀熙說,第I型病毒分佈以中非爲主,多爲跨物種傳播,病毒量高、使致死率較高,主要影響兒童及年輕人;第II型病毒位於西非,人與人傳播提高,但致死率較低;第II型病毒變種爲全球流行的第IIb型病毒,傳播力增強,以同性族羣傳播爲主;目前最受關注的第Ib型,爲第I型變種病毒,從中非採礦地區向外傳播,人與人傳播力及異性傳播力皆提高。

第Ib型不同於第IIb型病毒,在年齡中位數、性別比例均有差異。陳秀熙說,第IIb年齡中位數爲37歲,男性佔97%;第Ib年齡中位數降低至22歲,男女比例近 1:1,且在女性感染上,年齡集中在15至24歲,推測原因是中非剛果採礦地區的性工作者都非常年輕。

陳秀熙表示,人類與小鼠研究均顯示,第I型M痘病毒量較高,因此致死率較高,第II型病毒量則較低;至於第Ib型病毒量如何,仍尚未釐清,有待研究繼續觀察,呼籲各界應提高警覺,防範傳染,公衛界需要更即時的監測和全球合作,以應對疫情挑戰,包括對疾病的及早檢測和確認診斷,並提高檢測效率,以利採取相應的公共衛生措施。

陳秀熙說,除隔離感染者之外,建議政府必須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和提供正確的衛生教育,而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及時監測和合作通報,若各國不及時報告疫情,恐導致M痘在不同國家蔓延,「特別是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和國際戰爭持續的背景下,M痘在這些國家也可能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