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超現實主義導演大衛·林奇去世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道 據路透社1月16日報道,大衛·林奇的家人16日稱,這位美國電影製作人、作家和藝術家已經去世,享年78歲。他曾憑藉《藍絲絨》《象人》《穆赫蘭道》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執導了開創性的電視劇《雙峰》。
林奇臉書網站頁面上的一條聲明稱:“作爲他的家人,我們懷着深深的遺憾宣佈這個男人和藝術家——大衛·林奇已經辭世。他離開了我們,世界出現了一個大洞。但就像他會說的,‘把目光放在甜甜圈上,別盯着那個洞’。”
他的死因尚未公佈。林奇曾於2024年8月透露,他被診斷出患有肺氣腫,這是一種由多年吸菸引起的肺部疾病。
林奇的作品在視覺上令人驚歎,讓人不安,難以捉摸,充滿了夢境和詭異畫面,他被認爲是超現實主義大師,是他那一代最具創新精神的電影製作人之一。
林奇在2019年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這位神秘藝術家和“超脫禪定法”冥想愛好者不願解釋他那些複雜、令人困惑的電影,其中包括1990年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我心狂野》、1977年的恐怖片《橡皮頭》和1997年的懸疑片《妖夜慌蹤》。
他在2018年接受《衛報》採訪時說:“不管是一部電影還是一幅畫,每樣東西都是它自己的一種語言,試圖用話語表達同樣的東西是不對的。”
他的電影製作風格帶來了“林奇主義”一詞的誕生,《名利場》雜誌將這個詞描述爲詭異、令人毛骨悚然、緩慢。在他的電影中,林奇把令人恐懼和不安的東西插入到平凡和平淡當中,並用音樂增強了這種衝擊力。
在他於16日去世後,多名電影製作人稱林奇曾帶給他們啓發。演員兼導演朗·霍華德在社交平臺X上寫道,林奇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一個無畏的藝術家,他追隨自己的內心,證明了激進的實驗可以帶來令人難忘的電影”。
大衛·基思·林奇1946年1月20日出生在蒙大拿州米蘇拉,是三個孩子中的老大。他的父親在美國農業部工作,全家經常搬家。林奇曾形容他的童年是一個“非常美好、近乎完美的世界”。
但20世紀60年代在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學習藝術時,他經歷了美國更骯髒的一面,當時他同妻子和女兒住在費城一個犯罪猖獗、破敗不堪的區域。他說這座城市對他一生的影響最大。
這段經歷爲他拍攝首部故事片《橡皮頭》提供了靈感。看過這部電影后,《象人》的製片人聘請林奇擔任該片導演。
《象人》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倫敦一個嚴重畸形者的故事,1981年獲得八項奧斯卡獎提名。雖然這部電影最終沒有獲得奧斯卡獎,但它使林奇進入了主流。而他的下一部電影——1984年的科幻史詩《沙丘》票房慘淡。
兩年後,林奇憑藉《藍絲絨》重回巔峰,該片深入探究了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的神秘黑幫。一些評論家認爲這是他的最佳作品,是那十年最出色的一部電影。
1990年,林奇轉戰小銀幕,與馬克·弗羅斯特聯手爲美國廣播公司打造了懸疑犯罪電視劇《雙峰》。這部曾獲得艾美獎的電視劇成爲一種文化現象,並於2017年迴歸。
林奇2001年執導的好萊塢懸疑片《穆赫蘭道》最初是試播電視劇,後來被電視公司放棄,但最終成功搬上了大銀幕。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對全球177名影評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穆赫蘭道》在這項調查中被評爲21世紀最佳電影。
林奇是一位真正的復興人物。晚年,他致力於創作紀錄片、短片、繪畫和YouTube頻道。他發行了專輯、音樂視頻、電影配樂,還出版了書作,包括他2018年的回憶錄《夢室》。
這位備受讚譽的導演結過四次婚,育有四個孩子。
他2018年接受“禿鷲”網站採訪時說:“我喜歡我所做的事情,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希望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編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