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都能碰到耳膜穿孔的遊客”,潛水亂象調查→

在日趨“內卷”的潛水行業中,服務質量的下限被不斷拉低,“規則缺失,就全憑良心。”

全文5889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編輯 楊海 校對 李立軍

腳被掀翻,頭被按下水面,那一瞬間,陳萌萌的大腦一片空白。她本能地掙扎,但很快因爲恐懼變得四肢僵硬,隨後身體開始“抖得像篩糠”,只能任由潛水教練將她帶到海底,再把她的腿卡在珊瑚上,打開魚食,拿出設備拍視頻。

水壓讓她的耳朵感到不適,但她不知道怎麼向教練表達。一直等待着拍完視頻,體驗結束,她才被拉回水面。

今年1月在三亞後海村的體驗,讓陳萌萌“這輩子再也不想潛水”。兩個月後,三亞警方發佈犯罪團伙以非法手段強迫遊客潛水拍照的通告,海南的潛水套路被揭開冰山一角。不少像陳萌萌一樣在潛水時被坑的遊客,站出來講述自己的經歷。

而對於在海南潛水行業裡工作了21年的楊帆來說,這樣的事情他已經司空見慣——旺季用小伎倆快速“刷客”,淡季用二次消費高價返傭“搶客”。在日趨“內卷”的潛水行業中,服務質量的下限被不斷拉低,“規則缺失,就全憑良心。”

▲陳萌萌在水下拍的照片 受訪者供圖

刷客:“每個月都能碰到耳膜穿孔的遊客”

今年1月,三亞市後海村的沙灘邊,到處都是潛水衝浪的招牌。正值寒假,這裡的夜市和酒吧熱鬧非凡,陳萌萌早就聽說了這個小漁村煙火氣息濃厚,特意和家人來到這裡“打卡”。

“要不要體驗潛水?”村口的一家燒烤店裡,攤主熱情地和她打着招呼。“沒有二次消費,”如果多花一塊錢我就把燒烤店讓給你們。”

500元全面鏡潛1小時,附贈8個視頻8張照片——陳萌萌覺得這個價格很划算,她2009年在三亞和父親潛過水,當時花了400元,不會游泳的她成功下潛了。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她一直盼望着再次體驗潛水。

但潛水圈裡的水,遠比她想象的深。經過燒烤店老闆推薦,陳萌萌來到一家潛店。店鋪面積不大,30平方米左右,裝修成海邊小鎮的清新風格,遊客們進進出出。

陳萌萌在店裡換上了潛水服,買了魚食,和教練一起向海邊走去。步行了大概5分鐘就走到了燈塔碼頭。教練讓陳萌萌坐在大號衝浪板上,由他拉着板子往海里遊。

潛水者在水下遇到魚羣 受訪者供圖

陳萌萌心裡開始打鼓,沙灘有點髒,有一些遊客遺落的垃圾,向遠處望去,沒有一個人在這裡下潛。15年前第一次潛水,她是坐着船出海的,這次她擔心衝浪板隨時可能被海浪掀翻。

後來她才知道,這屬於岸潛,潛水員在岸邊游下海,這樣可以省去租用遊艇的費用,但註定不會潛太深。

“我不會游泳,您一會能不能溫柔點。”教練聽後,只是看了看她,說了句“如果耳朵疼,就捏住鼻子鼓氣”,沒有教任何水下手勢。

遊了十幾分鍾,教練停下了。穿戴好配重、氣瓶、全面鏡,檢查完設備,陳萌萌還在做心理建設,就感覺腳被人使勁擡起來,整個人失去平衡一頭栽進水裡。隨後教練跳入水中,他沒有把她的身體扶正,任憑她尖叫着,把她的頭按下去。

在潛水教練楊帆看來,這種操作非常危險。他此前在一處大型景區裡做潛水教練時,幾乎每個月都能在公司裡遇到因爲過快下潛導致耳膜穿孔的遊客。這些遊客有些是因爲身體素質問題,也有些是因爲教練的“刷客”行爲。

近些年的三亞,潛水已經成爲一項熱門的體驗活動。每到寒暑假和國慶節旺季,大潛水公司一天能接待上千名“體驗潛”遊客,小公司也能碰到幾十上百名遊客。楊帆記得,公司宣傳體驗潛的遊客要在水下待30分鐘,但旺季來了,遊客在外面排長隊,主管會催着教練趕緊把客源“消化掉”。

“消化”的方式簡單粗暴。“教練要想辦法讓遊客自己提出趕緊出水。”楊帆說。

體驗潛的遊客,很少有潛水經驗,他們大多第一次下潛,有的甚至不會游泳。教練會以很快的速度帶遊客下潛,這樣遊客耳朵由於耳壓失衡出現疼痛,會提出想向上浮;還有教練會想辦法讓遊客的半面鏡進水,嗆一口水,人就不願意再潛了。

圈內把這種操作叫做“刷客”。楊帆見過最多的教練,一天能刷30多個客人。

“潛水與其他體育項目一樣,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即使是體驗潛也是如此,下水前的培訓是保障安全的基礎。”三亞市潛水行業協會權威人士說。

李宏帶遊客做平靜水域訓練,教他們如何在水下利用水肺呼吸 受訪者供圖

潛水分爲體驗潛水和潛水培訓。後者較爲專業,體驗潛則是大多數潛水愛好者的入門選擇,也是海南絕大多數潛店運營的項目。

2020年印發的《三亞市潛水旅遊服務規範》中明確,體驗潛水教練應對照着《潛水常用手勢圖形符號》教授潛水手勢,必須讓體驗者牢記上升、下潛、OK、耳朵疼四種手勢,瞭解空氣耗盡、停止、身體冷等其他手勢後,才能下水。

但爲了“刷客”,這些下水前的基本培訓常常被簡化,或者乾脆直接省略掉——潛水者只需要學會上升手勢,告訴教練儘快結束潛水即可。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遊客評論,在海南參加體驗潛水前,教練隨便講幾句,甚至有的完全沒有做過安全教育。“教練不教你呼吸,直接拖你下水,想讓你買全面鏡。”一位遊客留言道。

楊帆告訴記者,這些“刷客”的套路,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甚至成爲了一些教練的“職業習慣”。在水下陳萌萌勉強摸索出了呼吸的方法,但擺拍完照片她匆忙被拉了上來,潛了短短十幾分鍾。她記得,浮出水面後,聽到教練和另一個教練炫耀,“如果我不按她,她能這麼快下去嗎。”她不敢吱聲,坐在衝浪板上因恐懼緊張,噁心得想吐。

亂象:“0底收客”與“二次消費”

在海南,到底有多少符合資質的潛水教練一直是個“謎”。潛水教練李宏遇到過當地水性好的漁民做教練,也遇到過毫無潛水教練資質的“教練員”。一位與潛店合作緊密的民宿老闆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潛店都拿不出來正經的潛水教練證,“這些黑教練在三亞很常見。”

新京報記者以遊客身份與三亞一家潛店溝通時,運營者拿着相當於進階學員證的證書當教練證試圖矇騙記者。“擁有這種學員證的人不能獨自下潛,如果自己玩潛水都需要教練員跟着,更別提帶遊客了。”楊帆說。

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具有教練資質的潛水員活躍在市場上?新京報採訪的多位從業者,都將其歸結於行業的急速擴張。

遊客在海底拍照 受訪者供圖

2003年楊帆剛入行的時候,三亞年接待潛水遊客近百萬人次,光是三亞西瑁洲島就能接待20萬人次,讓這個小島一躍成爲“世界最大的潛水基地”。那時,遊客戴好面鏡背上氣瓶下潛,做一次體驗“水肺”潛水的費用就在三四百元以上,加上水下攝影更是800元起步。

據中國潛水運動協會的統計,我國自2006年開始,體驗潛水服務保持年均30%的增長速度,2010年體驗潛水業務收入爲4.5億元。

據海南日報2015年報道,三亞12家潛水企業全年接待潛水遊客約150萬人次。龐大的遊客量和可觀的利潤,吸引着大大小小的入局者。

在李宏看來,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並不高,裝備、遊艇都可以租,教練也因爲季節性原因只需短期合作,節省人力成本。甚至有一些個人教練,只需要一塊衝浪板、一套裝備就能招攬“岸潛”生意。

參差不齊的入局者多起來後,競爭開始白熱化。不合規的教練只是體現之一,另外一個明顯的變化則是“價格戰”。

“海南旅遊的淡季與旺季區分明顯,旺季俱樂部賺得盆滿鉢滿但教練不夠,淡季遊客不夠所以開始瘋狂打價格戰搶客。”楊帆記得,近十年間,一些俱樂部爲了獲取客源,已經開始“0底收客” 甚至“負底收客”了。這是旅遊行業裡的“黑話”:假如旅行團接待客人的成本是3000元,卻以1000元賣給遊客,中間的差價和利潤要通過帶客人去購物店二次消費來填補。

潛水也是如此。按楊帆的經驗,一次體驗潛項目,正常市場價400-600元,加上拍照價格在700-900元,如果俱樂部都按照這個價格售賣,客人不需要二次消費商家就能獲取利潤。但商家爲了獲客,把社交平臺上的價格調得越來越低,甚至出現了大量的“0元潛水”。

這些低價俱樂部的利潤會從遊客的腳蹼、咬嘴、面鏡,或者拍照服務上獲得。咬嘴的市場價是30元,一些商家會提高到50元,還有一些商家會把咬嘴、腳蹼、全面鏡、魚食打包賣四五百元。

李宏在海南的水下拍攝珊瑚 受訪者供圖

爲了獲取更多遊客,民宿、遊艇的經營者都成了潛店的銷售員,只要銷售員推薦顧客購買了潛店的拍照服務、全面鏡、腳蹼,就能從潛店那裡獲得返傭。水下拍照的返傭最多,甚至能達到60%。

因此,返傭成了潛店除去教練、器材之外的另一大成本。這時候遊客能得到什麼樣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是否購買了二次消費項目。

新京報記者以遊客身份詢問潛店,大多數潛店宣稱遊客體驗水肺深潛的水下時間可以在25至30分鐘,可自願選擇是否租用全面鏡。但不少遊客在社交平臺上評價,實際潛水時間不到20分鐘,且被以各種理由推銷全面鏡。

“教練說不會陪我們在水裡浪費二三十分鐘,暗示讓我們購買全面鏡。”一位遊客留下評論。另一位遊客在聽到“店裡半面鏡會漏水”後租用全面鏡,後來查詢發現潛水用半面鏡足矣。

擁有200氣瓶潛水經驗的孟琳還記得在海南第一次潛水的經歷:在她的頭被教練按到水下3米的那一瞬間,耳朵像是炸開了一樣,她忍不住疼痛,趕緊打着向上的手勢。

“你只潛了5分鐘就這麼難受,根本不適合潛水。”教練給狼狽呼吸的孟琳做出快速認定。後來,在東南亞系統學習潛水後,她明白了,自己被粗暴對待大概率只是因爲當時拒絕了600元的水下攝影服務。

類似的經歷也發生在徐樂身上。2016年在海南,他也拒絕了200元的拍照服務,然後被按進了水裡。“半面鏡沒給我戴好,我嗆了幾口水趕緊上岸了。”

陳萌萌還記得三亞後海村熱情推銷潛水項目的燒烤店老闆。在離開潛店前,她記下了門口的牌匾,想在社交平臺上寫一條差評。結果當天檢索時發現,這家店早已被標註“歇業關閉”。

“裸奔”:沒有資質的機構和教練

事實上,國內對潛水業的規定並不少。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通過《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並在第一批項目公示中就將潛水納入其中。這意味着,凡是經營潛水活動的企業,都要具備“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高危證”)。沒有高危證屬於擅自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有權責令改正以及罰款。

海南的規定比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更加具體嚴格。2015年,海南制定《海南省潛水經營管理辦法》,要求申請潛水經營必須取得“高危證”,商家必須配備20名以上的潛水技術指導人員和6名以上的救助人員,潛水人員與潛水技術指導人員的比例爲1∶1。

“規定在那擺着,可是絕大多數人根本達不到。”2015年,爲了賺得多一些,楊帆也開始開辦潛水俱樂部,但那時候行業的合規門檻已經達到了“天花板”。

水下攝影已成爲很多年輕人潛水的必備打卡項目 受訪者供圖

辦理高危證的前提是擁有相應的經營場所,對潛店來說,就是室內的潛水場館或者戶外海域的使用權。在海南,戶外海域使用權需要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來獲得。

2021年,萬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拍賣“網紅島”萬寧加井島近10公頃的旅遊娛樂海域使用權,起拍價405萬元。一家旅遊開發公司以1.03億元的價格拍下,用海期限爲25年。

“除了大的旅遊公司,沒有小俱樂部或者個人能有這個資本來競拍海域使用權。”楊帆說。

“海南有很多野潛店,他們都沒有高危證,但因爲價格便宜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一位旅行社產品經理告訴新京報記者,她所在的旅行社已在海南運營了將近30年。“這種野潛店帶客人下水,如果客人出現在水下被珊瑚割傷等問題,潛店都不一定會負責的。”

相比野潛店來說,有高危證的潛店通常收費更高,在一定程度上這意味着相對有保障的服務。“正規潛店一般都明碼標價,二次消費的情況少。”楊帆說。同時,正規潛店會給遊客購買保險,潛水前的培訓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受傷。

據三亞市潛水行業協會權威人士介紹,目前在三亞,只有12家潛水經營場所獲批高危證。

“俱樂部如果想合法經營潛水,需要和這12家有高危證的潛水經營場所合作。潛水培訓是按學員數量單次租用,但體驗潛水一般按年租的,業內的價格都在每年百萬元以上。”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權威人士所在的俱樂部,因爲沒有辦下來高危證,後來也放棄了體驗潛水這塊業務。“成本太高了。”

新京報記者諮詢三亞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以上爲12家獲批高危證的潛水經營場所 圖源:短信截圖

爲了節省這部分成本,大多數小潛店都會在沒有海域使用權和高危證的野潛點做經營。

新京報記者以遊客身份諮詢一些小潛店,有的潛店以營業執照經營範圍上的高危險性體育運動假冒“高危證”,也有潛店明確表示“暫時沒有高危證,如果有監管人員來查,口徑一致就可。”

楊帆並不想“裸奔”,但沒有高危證,做體驗潛水和潛水培訓都是違法違規的。“我們不想違法但又沒辦法。”在潛水圈裡,這些沒有高危證的俱樂部被稱爲“戶外”俱樂部或“戶外”教練。

楊帆和李宏都是如此。疫情時,李宏從東南亞的潛店回國做教練。“有人沒有高危證但是也想好好帶客,但也有人有另外一套思路——既然我怎麼做都是違法,乾脆就隨便把遊客帶下水涮一涮就上來。”

怎麼減少這些行業亂象呢?在三亞市潛水行業協會的權威人士看來,亟須解決中小型潛水企業從業身份合法性的問題。

“我建議政府劃定一塊公共海域,由政府管理,收取合理的海域管理費,讓中小型潛水企業入駐,打造‘潛水產業園區’。這樣既能統一管理,提升潛水品質,遏制價格亂象,又能解決潛水市場從業合法身份問題,還能推動潛水產業發展。” 上述權威人士說,“這樣大家向上卷口碑服務而非向下卷價格。一方面監管了中小企業,一方面讓市場活泛起來使得大企業更加有動力引領行業發展。”

即使是潛水行業協會的人也會常常感到無奈,看到一些商家粗暴對待遊客,他們也會打12345舉報,但這很難改變行業現狀。一旦海南潛水出現負面事件,整個行業都會受到重創。

李宏帶遊客體驗潛水 受訪者供圖

7月20日,“三亞發佈”發文,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已聯合省公安廳等部門,深入三亞等地開展潛水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此次專項整治工作爲期半年,將重點整治潛水市場中存在的虛假宣傳、未明碼標價、強迫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爲;重點打擊無證照經營、無資質從事潛水活動以及誘導強迫遊客水下拍照等非法交易行爲。

暑假期間,海南的潛水也迎來了旺季,遊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趕來。楊帆清楚地知道,潛水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家都在薄利多銷。他希望,未來行業能夠更好,遊客不用出國,就能體驗到最好的潛水。

(應受訪者要求,陳萌萌、孟琳、徐樂、楊帆、李宏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