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辯論淡化臺灣 臺大教授:降低北京疑慮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在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臺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偉,討論美國大選辯論以及賴政府的兩岸與美中臺關係。圖/「志聖鮮思」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在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臺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偉,討論美國大選辯論以及賴政府的兩岸與美中臺關係。唐欣偉表示,執政的民主黨爲降低北京疑慮,因此不在辯論主動提及臺灣,暫時與北京降溫。

針對甫結束的大選辯論,唐欣偉分析,美國國會近期許多立法會把臺灣、烏克蘭、以色列三者並提,此次辯論會則單獨講烏克蘭、以色列,是會中少數外交政策焦點。之所以忽略臺灣,應在於民主黨近期希望暫時與北京降溫,避免大選出太多亂子。民主黨在今年競選黨綱中放入一法(臺灣關係法)、三公報、六項保證是爲了降低北京疑慮。

何志勇說,臺灣人多以爲美國總統在提中國大陸時必提臺灣,但此次辯論會僅有雙方討論晶片問題時提及一次,甚至內容也是賀錦麗批川普賣晶片給中國大陸,而川普甩鍋稱是臺灣賣的。美國主流媒體對此毫不關注,反觀臺灣媒體大肆報導,臺灣人實在有些過度反應。

針對近期賴清德總統稱中國大陸不應只想收復臺灣,還應把「中俄璦琿條約」割讓失土一併向俄羅斯拿回一事,何志勇批評,賴清德此發言完隔天九月四日,美國在臺協會(AIT)新任處長谷立言立刻在記者會重申「一中政策」。7月10日谷立言會見賴清德時,也提「一中政策」,頻率「實在有點高」。

唐欣偉說,拿臺灣跟璦琿條約失土比較會有一差別,臺灣是「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日本爲二戰戰敗國,但中俄都是二戰戰勝國,兩者情況有所不同。二戰後中俄雙方亦有重新確認領土邊界,因此要北京要回璦琿條約失土,本身有矛盾。況且,當前「中」俄爲共同對抗美國之脣亡齒寒關係,不可能交惡。即使交惡,也不一定對臺灣是好事。「中」俄1970年關係緊張,臺灣正是此時被迫退出聯合國。

針對綠營推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臺灣一事,唐欣偉說,2758號決議稱我方在聯合國代表爲「蔣介石的代表」,是否涉及臺灣需回溯當時時空環境下大家的認知。但回顧上海公報、「一中政策」等,美國的態度都是其瞭解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因此在當時國際環境脈絡下,大多數人應都認同臺灣涉及其中。

陳學聖說,執政黨不懂國際政治的現實。馬政府執政期間,臺灣雖然看起來有些委屈,但兩岸有和解,就有許多國際組織參與機會,反觀執政黨當前連中華臺北名義都要放掉,未來只會讓臺灣更不能參與國際賽事。他尊重執政黨的說法,放手讓執政黨做,希望他們能瞭解國際政治之險惡與困境,「看到時候闖出什麼樣的結果再向大家報告。」

陳學聖進一步說明,接下來臺美關係好壞,需觀察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之規格。目前看來,賴清德外交路線是「蔡規賴不一定隨」,蕭美琴能影響的有限。依照過去在國會與賴清德共識之經驗,他有他的固執,如該固執應用在外交政策上,他必須要很小心、很小心、很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