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世界的看法正在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新華社)

華府政治解碼:全球地緣衝突下,讀懂美國政治必修課(聯利媒體TVBS)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一轉眼我在美國教民主、教美國政治已經超過十個年頭。在美國這些年,研究和分析美國民主,特別是在大選這樣的重要時刻,我總是以旁觀者的角色,試圖理解並解釋美國這個對臺灣既遙遠但又如此重要的國家。本書的寫作過程,就像是一趟深入美國民主制度的旅程,而現在,是時候總結在這趟旅程中學到的東西了。

我試着從美國大選的角度切入,藉由探索美國總統選舉的各個面向來介紹美國政治,從獨特的選舉人團制度、選民權利的保障,到美國不同族羣看待政治的角度,以及不同議題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再到美國大選如何影響我們所處的世界。美國的總統選舉是一場龐大而複雜的政治演出,我的每個章節都試圖解開這場演出的背後故事。選舉人團制度如何影響結果?爲何選民需要看懂政治人物的表演?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揭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獨特性,也反映了美國曆史和文化對美國民主發展的影響。我同時試着介紹美國選民在選舉中的核心利益,比如經濟政策、種族立場、移民問題等,這些議題無不反映了美國社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選民的擔憂和期望,往往是塑造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在二○二四年的大選中顯得尤爲突出。

美國正在發生變化,美國的外交政策也隨之改變。對亞洲國家來說,亞洲與美國的聯盟,長期以來都是美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核心。但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還有拜登政府比以往更重視亞洲的印太戰略,毫無疑問地表明,國際政治已經因爲中美競爭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對於仍高度依賴美國安全保障的亞洲國家來說,如何在受到美國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交錯影響下的世界中安穩航行,是一個事關生存的重要議題。因此,亞洲對二○二四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焦慮尤其明顯。亞洲國家領袖似乎相互提醒,川普以及他所代表的美國保守派路線可能會重新掌權,所以呼籲亞洲國家必須要擁有更大的戰略自主。這種恐懼感一方面會提升亞洲國家對民主黨候選人的期待,同時也因爲要確保能掌握川普迴歸之後的政策走向,而積極打探川普身邊會對川普的外交事務發揮影響的到底有哪些人。

我們可以預期,即使選舉過程有不同主張,但是在選後,美國外交政策仍會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來自兩黨基層支持工人階級利益的壓力,導致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對外貿易、戰略產業政策、美國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以及海外干預等問題上的立場,出現了一些重疊。儘管如此,兩黨在許多重要議題上仍存在無可消除的黨派分歧。在能源和氣候、盟友的效用以及對國際機構的態度等方面,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外交政策立場存在巨大差異,甚至各政黨內部都有不同主張。不過,白宮領導層的更迭將導致政策的大幅波動,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更進一步來說,共和黨的川普團隊,尤其是極端保守派,例如由美國極保守派的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主導的二○二五計劃(2025 Project),對烏克蘭戰爭的看法就與大多數共和黨國會議員完全不同。而在民主黨方面,進步派立法者一直對外交政策軍事化持高度批評態度,這種政策得到了主流民主黨領導人的廣泛支持,但是在民主黨內部比較強硬的派系,例如國會的藍狗聯盟(Blue Dog Coalition)就認爲進步派忽略國際政治的現實,將會弱化美國的國際地位。兩黨內部都形成了外交政策的不同「派系」,並就不同的政策方針展開激烈的內部辯論。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哪個羣體佔上風。

(三之一;摘自《華府政治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