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享車龍頭Turo 幫用戶賺到年收近3千萬的秘密

Turo技術陽春卻登上美國共享汽車平臺龍頭,超車對手關鍵來自信任感。 (Dreamstime/典匠影像)

閒置的房子可以出租,你那輛停在路邊生了灰的汽車,也能幫你賺到第2份收入。

在美國,現在要到外地出差、旅遊的人,再也不用到租車行,只需要手機滑一滑,就能在路邊找到要租的車開走它,且費用更便宜。這是美國近期興盛的共享汽車平臺,就像Airbnb,每個人都可以把家中沒用到的汽車放上平臺,供需要的人租借。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共享汽車平臺是Turo和Getaround。其中,Turo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年營收超過新臺幣200億元,去年並繳出獲利成績。今年截至3月份營收表現,也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30%。

「汽車版的Airbnb」,呼應了通膨年代,大家不論想省錢或開創更多財源的心理,正掀起微型創業風潮。YouTube上有不少人拍教學影片,分享如何在Turo靠出租車賺錢。

例如今年31歲的佐里納(Natalia Zorina),原先只有一輛家用車,現在,她擁有69輛車,還成立一家公司專做Turo的租車生意。

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她去年透過Turo提供租車服務,一年產生的收入超過92萬美元(約合新臺幣2千9百萬元)。

重視對話,打造信任安全感

目前,Turo是美國最大的共享汽車平臺,活躍車主有超過16萬人;但有意思的是,Getaround其實才是一開始跑最快的新創公司,不僅已經在2022年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模式上市,其技術力也更勝一籌。它們是共享汽車平臺業內,第一個提出無接觸交車技術,只需要憑藉手機就能取車的團隊,技術還曾獲豐田(Toyota)投資合作,當時萬衆矚目。

但如今,該公司不僅用戶數和營收不敵Turo,上市後,股價也持續崩跌,市值蒸發逾9成。爲什麼Turo能成功超車?

答案在:安全感。

請想像一個情境,如果有一名同事向你借車,你的內心是否會天人交戰?比起科技,在租車領域要想成功,信任與安全感,才更關鍵。

「就像每個人對家裡整潔度的定義都不同,」安維斯汽車租賃公司董事長彭仕邦表示,私家車共享,很容易遇到的問題是消費者不滿意車況。因爲共享平臺不會像租車公司一樣,定期清潔、保養汽車,只能仰賴上一位使用者的公德心。

在兩家平臺刊登汽車出租,且超過6個月的車主蘭菲爾(David Lanphear)觀察,Getaround最早標榜且持續提供無接觸取車的專利技術,因此租借用戶與車主少有交流機會,以致歸還汽車後,不只車內臟亂、也不太會幫忙加油,就像對待一般的租車一樣。

但Turo的用戶相對更珍惜別人的車。因爲在Turo還未開發和推動新一代無接觸取車服務前,用戶要租車,須做好和陌生人約定時間地點、面對面取車的心理準備。蘭菲爾認爲在Turo租車,「汽車在租借給其他駕駛乘客時,即便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可控範圍,(車主仍可以相信對方)也對自己的汽車保持一定的掌握。」信任感油然而生。

要建立信任感,有人情味的平臺介面也是關鍵。根據西北大學一份研究指出,有5條評論的產品,被購買的可能性會比沒有評論的產品高將近3倍。比起主打創新技術,Turo更着重對話、拉近平臺與用戶的距離,無論是分享車和車主的故事,抑或是公開使用者評分和評論。

同時,在Turo上,車款選項也比Getaround還多,定價、保險方案更提供消費者和車主更多彈性。能自己決定選項,也讓車主跟消費者都更有掌控感。

IPO、獲利動能成挑戰

一邊往技術邁進,一邊往人性前進,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在臺灣推動機車版Airbnb的新創公司Lockists創辦人林鈺堯印象深刻,Getaround在10年前左右更早設計取車免接觸、用戶只須透過手機感應就能開啓鑰匙盒的技術;同一時期,Turo提供的服務相對陽春。「照理講無人化的體驗會比較好,可是再往下深究,如果合作的車輛數沒有很多就很難拉昇供應量,漸漸的用戶就不會再使用這個平臺。」林鈺堯說。

不過就算Turo贏過對手,仍得持續思索投資人提出的靈魂拷問:平臺如何持續的獲利?以及,信任感是場不進則退的競局,陸續有Turo的使用者回饋,該平臺客服反應慢、不可靠。或有人認爲,Turo的使用者都想賺快錢,提升供給,實際上需求卻沒那麼多,終將造就微型創業的美好想像幻滅。

Turo的下一步除了首次公開發行(IPO),還需要面對更多人的質疑並平息負評,才能持續深化信任。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週刊18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