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心通脹“擡頭”,溫和降息或成定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美國通脹壓力仍揮之不去,就業市場保持相對穩健,這意味着美聯儲很難走上降息“快車道”。
美國東部時間10月31日,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9月份環比上升0.3%,創下五個月最大升幅,個人支出也加快增長。
與此同時,美國就業市場仍有一定韌性,近日初請失業金人數降至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爲21.6萬人,較修正後的前值下降1.2萬人,也低於此前預期的23萬人。
一系列數據增加了美聯儲放慢降息步伐的理由,疊加科技股財報利空,10月31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標普500指數創下9月初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並錄得4月以來首個月跌幅。
在數據依賴模式下,美聯儲降息路徑仍存懸念,AI熱潮持續性尚不明朗,美國大選不確定性又近在咫尺,接下來市場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美聯儲最青睞通脹指標上行
在美國通脹壓力仍未消除背後,核心通脹仍是其中的關鍵。
10月31日,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整體PCE物價指數同比升幅進一步回落至2.1%,爲2021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目前僅略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其中商品價格下降了1.2%,服務價格上漲了3.7%。
但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上升0.3%,爲今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同比漲幅則繼續維持在2.7%,顯示出不小黏性。
斯巴達資本證券公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Peter Cardillo表示,美國通脹壓力仍可能增加,這在最新數據中得到了基本證實,棘手的部分是核心PCE物價指數。
雖然美聯儲再度大力降息不太可能,但通脹指標並未脫軌,可能仍將足以推動美聯儲在11月7日的議息會議上“按部就班”地降息25個基點。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師Quincy Krosby表示,喜憂參半的通脹數據表明,美聯儲抗通脹之戰的“最後一英里”仍然“崎嶇不平”,但預計美聯儲仍會在11月7日的會議上宣佈小幅降息。
得益於薪酬持續增長,經通脹調整後的9月消費者支出環比增加了0.4%,較前一個月提高;儲蓄率則降至4.6%,爲2023年以來最低水平。在過去8個月的7個月裡,美國消費者處於“淨消耗儲蓄”的狀態,個人儲蓄規模較今年1月累計下降了1730億美元。
在Krosby看來,美聯儲可能不得不承認,在消費者支出仍有韌性、一系列罷工事件導致工資上漲以及勞動力市場穩健的情況下,美聯儲需要採取“漸進”的降息方式,直到內部對通脹趨勢感到放心爲止。
“軟着陸”預期支撐溫和降息
通脹壓力仍存但未失控,美國經濟放緩但不太可能衰退,美聯儲顯然樂見這樣的“軟着陸”情景。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年化季率增速爲2.8%,略低於二季度和預期的3%。三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年化季率達到3.7%,遠超預期的3.3%,這也是支撐美國經濟的核心動力。
雖然美國三季度GDP增速出現放緩勢頭,而且市場普遍預期經濟還將進一步走弱,但實際上GDP仍處於強勁擴張區間。在美國上一個經濟擴張週期(2009年二季度至2019年四季度),GDP年均增長率爲2.5%。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仍有韌性。威靈頓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Brij Khurana對記者表示,通常情況下,當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時,失業率會快速上升,但在本輪週期中,失業率的上升速度要慢得多。
Khurana解釋稱,經濟衰退通常是由金融危機(如2008年)或高利率的滯後影響(如2001年)引起的。如今,由於監管對銀行的資本要求很高,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而利率引發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爲與2001年的衰退相比,目前美國經濟更偏重於服務業,而非製造業。製造業對利率的敏感度高,而服務業則不然。
新冠疫情之後,此前被壓抑的服務業需求得以反彈,使得失業率保持在低位,勞動參與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這是因爲相較於製造業,服務業的生產率和效率較低。例如,餐廳和零售店在需求上升時會僱傭更多員工以滿足顧客需要,而工廠可以通過調整生產線、延長工作時間來滿足增加的需求,通常不需要增加人手。隨着疫情之後政府支出激增,美國龐大的服務業不得不增加僱傭數量以滿足需求,失業率因此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且在2021年12月至2024年5月期間一直保持在4%以下。
不過,Khurana也提醒,隨着消費者開始消耗掉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他們開始減少支出,服務業的需求增長可能會反轉。隨着消費者需求下降,服務業公司可能會減少招聘,最終解僱生產力較低的員工。到2025年底,失業率可能會遠超美聯儲預測的4.4%,並在持續的鴿派政策環境中見頂。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利率市場定價已經反映了美聯儲可能採取的持續降息措施,但貨幣市場還未消化這一預期。市場預計美聯儲會持續降息,而美元仍然異常強勁。考慮到市場預期各發達國家的政策利率將在兩年內趨於一致,Khurana認爲美元當前的強勢地位顯得不合常理。
重重不確定下市場怎麼走?
相對於美國經濟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中長期不確定性,短期內市場更關注美國大選迫在眉睫的風險。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對記者表示,10月31日美國三大股指出現了1%~3%不等的跌幅,AI板塊和大型科技股全軍覆沒,經濟數據或科技股財報並不能完全解釋這一波行情,更多的可能是月末的獲利了結以及大選前的謹慎。“特朗普交易”再度出現降溫跡象,綜合民調顯示兩位候選人勢均力敵,一切皆有可能。
在PIMCO(品浩)董事總經理兼經濟學家Tiffany Wilding看來,共和黨和民主黨迎來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數月來,圍繞美國政治與政策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讓許多投資人惶恐不安。美國經濟數據的大幅波動、對美聯儲降息的速度和深度的疑問等都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
參考1992年至2020年的八次總統大選,Wilding發現,就債券收益率和股票回報率而言,選舉前一個月的市場表現並不能很好地預測選舉後一個月的市場表現(50%的情況下市場會回調)。然而,大選翌日甚至一週的市場反應對一年期回報的預測效果更好,約有60%的時間債券收益率傾向於回調至大選翌日的表現,約有75%的時間股票回報在一週和一年的時間跨度內有類似的跡象。
而在大選不確定性消除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和美股走向或許會更明朗一些。Khurana分析稱,對利率敏感的美國經濟板塊,包括小盤股、工業股、金屬及礦業等,在過去兩年中一直處於衰退狀態。美聯儲降息可能會推動行業的週期輪動,促進復甦進程。投資者應該特別關注那些庫存有限的公司和子板塊,它們可能具備較強的定價權。
經濟方面,鑑於超額儲蓄和政府的財政支出導致消費者對利率不敏感,Khurana認爲降低利率不太可能進一步刺激需求。相反,美國大選後的失業率和財政影響可能會決定消費週期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