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批評覈二廠停轉 「臺灣必缺電與更多碳排」
美國學界、政界與媒體,多次表態不同意民進黨的反核路線,但民進黨卻堅持在此事不聽美國方面的告誡。圖爲核二廠。(圖/臺電)
核二廠在3月14日正式停止運轉,雖然經濟部口口聲聲說不會缺電,但是完全無法安定人心。美國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Huffpost)表示,在臺灣關閉了核二廠之後,「今年夏天可能會發生嚴重大停電」,使臺灣更容易受到中國大陸封鎖,而且臺灣這個世界前25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升提名。
報導稱,自居中間偏左的蔡英文政府,在2019年關閉了核一廠,到2021年,國盛電廠(核二廠)的1號機也停止運轉;這週二,2號機也停止了;只剩下臺灣南端的馬鞍山核電廠(核三廠),但是未來兩年內也將逐步關閉,以實現民進黨的「2025 非核家園」。
在過去的 10 年裡,臺灣已經建設了 1 吉瓦(1,000百萬瓦)的風力發電,和10吉瓦(10,000百萬瓦)的太陽能,儘管這個數字是個巨大的進步,但仍遠未達到政府的雄心。並且,真正的後果是,這個近2400 萬人口的國家,近90%的人口,依賴化石燃料的電力供應。
加州環境學研究機構-「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的能源與氣候學研究員西福爾‧王( Seaver Wang)說:「核二廠退役後,相當於臺灣減少了三分之一的潔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能力,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臺灣在其他清潔能源領域(風力、太陽能)取得的成果被削弱,另一方面也使臺灣的能源情況,在短期間內更加不穩定。」
王研究員表示,如果讓核二廠與核三廠再多運轉10年,並且讓其他相似功率的的燃煤電廠給退役,這樣的減碳效果,相當於東非國家肯亞全年化石燃料排放量。
該篇報導認爲,臺灣核電廠之所以被民進黨給污名化,可能還有政治原因,因爲4座核電廠都是國民黨興建的。既然國民黨是軍事獨裁者,那麼核電廠就是黑暗的象徵,興建的過程中,殘酷地迫使當地居民流離失所。對反國民黨的人來說,核電廠是那些黑暗日子的象徵。
另一方面,臺灣對日本有很微妙的共情作用,日本曾被核彈轟炸,日本福島事故也在臺灣產生極強烈的反核意識。
民進黨成立於1986年,剛好是蘇聯車諾比核災的五個月後,這個黨從出現就堅持反對核電。在民進黨2017年上任後不久,就通過了非核家園法案,逐步淘汰臺灣的反應爐。儘管核二廠運轉許可時間還剩幾年,但蔡政府執意加快關閉速度,在2017年核二廠2號機完成維護後執意停機,以加快廢核速度,但是2017年8月15日的在全島大停電,又使蔡政府重新運轉了核二2號機,直到本週運轉許可到期。
經濟部表示,新的大潭燃氣發電廠,和一個較小的通霄燃煤電廠,可以抵消核二核電站的供電損失。該部表示,如果電力需求超過電網供應,比如在炎熱的尖峰時期,還可以從水電發電中產生額外的電力。
但是,國立清華大學的葉宗洸教授表示,經濟部並未說實話,經濟部並未說實話,核2廠兩部停轉機組的發電功率,高於近兩年新增煤電廠和天然氣電廠的總髮電量,如何取代?
至於水力發電,雖然在去年有足夠的大雨,使臺灣水力電廠發電量增加到58億千瓦時。但是這是不穩定的,前年,水力發電只生產了35億千瓦時,這纔是臺灣水力過去10年的平均發電量。
做爲對比,僅核二2號機,一年發電量就達80億千瓦時。葉教授說:「今年夏天,我們開始面臨隨時停電的嚴重風險。」
葉宗洸表示,政府原本可以頒發緊急運轉許可證給核二廠,這不奇怪,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歐洲各國都發生天然氣短缺問題時,好幾個國家都延後了核電廠的退役時程,包括最決心反核的德國。
但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除非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同意爲核二廠建立乏燃料輸儲設施,否則不可能延長許可。將責任推給地方市長,顯然是政治計算。侯是在野黨的國民黨黨員,被視爲明年總統大選的潛在候選人。
任期晚期的蔡英文,可能急着實現民進黨長期以來非核家園承諾,以鞏固她的政治遺產。但是這種完全以政治算計來決定核能政策,葉宗洸完全不能同意。
葉教授說:「她總是承諾今年夏天不會發生大停電;她總是說我們正在推進一個非核家園;她的任期將在一年後結束,絕不會在這時候承認自己的能源政策出錯。」
核二廠的關閉,除了造成供電不穩、增加碳排放以外,還造成國家安全的危機。中國大陸PRC聲稱臺灣是一個未迴歸的分裂省份,但北京的CCP政府,的確從未統治過這個2400 萬人口的島嶼;這裡在 1949 年中國內戰失敗,國民黨政府逃遷到這裡。在此之前這個島嶼曾是日本殖民地50年。
經過國民黨幾十年的威權統治,也是在這段時間建成了3座核電廠。之後臺灣進入民主化改革,並於1996 年舉行了第一次自由選舉。從那時起,臺灣雖然只有十幾個國家的邦交,但是世界上的知名度相當高,電子產是世界頂級,並是個友善而開放的民主社會,政治透明度與廉潔排名很高,與冰島和愛沙尼亞相似,高於美國。
政治改革後的在野國民黨,主張與北京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或許在此時並不討好,但是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卻使中共更容易向臺灣施以軍事壓力。去年夏天,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南希•斐洛西(Nancy Pelosi)訪問臺北後,對岸的共軍立即在臺灣附近發動軍事演習,以試射飛彈的名義,迫使將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離開臺灣,或者較遠的地方卸貨。而天然氣消耗量大,需要不斷的進口。
相比之下,核燃料的使用時間很長,可以在不外購新燃料的情況,提供無碳電力很多年。
環顧臺灣周邊,臺灣的幾個鄰國都在擁抱核電。韓國總統尹錫悅下定目標,要恢復韓國的核工業,扭轉前任的反核政策;日本走出了福島核子事故後的長期停核決定,他們正在解封現有的反應爐,並計劃建造更多新式反應爐。至於左岸的中國大陸沿海,有着一系列的核電廠;全球新建的55座反應爐裡,一半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