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贏得晶片大戰?Google前執行長認了2死穴:不如臺灣
美國政府正式啓動規模520億美元的晶片法。(示意圖/shutterstock)
拜登政府爲扶植本土半導體制造,祭出5年撥款約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藉由高額補助吸引臺積電、三星等業者赴美設廠,但美國真能贏回半導體主導地位嗎?根據美媒報導,谷歌(Google)前執行長Eric Schmidt受訪時說,在臺灣建造晶片和工廠比在美國便宜很多,美國勞動力素質也不如臺灣,報導稱美國必須清除重大障礙才能使上述法案取得成功。
美媒《Semafor》以「美國能贏得晶片戰爭嗎?」爲題撰文,稱美國近十年來在晶片生產方面失去主導地位,如今全球大都依賴臺灣製造的尖端晶片,而中國也在進行重大投資,這讓美國感到擔憂。
Google前執行長Eric Schmidt分析臺灣生產晶片的優勢,在於成本較便宜以及勞工素質較佳。美國政府對晶片業回到本土生產能有多大的影響力,受到外界質疑,報導稱美方需掃除清重大障礙,才能使晶片法案取得成功。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馬克華納(Mark Warner)受訪時則說,美國的飛機、潛艇和衛星使用的尖端晶片,這些都是由臺灣製造的,由此看出美國工業遠遠落後的跡象。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格雷夫斯(Don Graves)則強調,美國現在最重要的原則是在本土擁有具韌性的半導體產業,一個不依賴於個別國家或受制於競爭對手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