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工和非洲人都在騎的E-bike,背後產業鏈深圳第一|焦點分析

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袁斯來

美國聖地亞哥和蒂華納邊境地區,新鮮的場面正在上演,負責搜救工作的美國特工們騎着E-bike在山谷裡馳騁,在邊界巡邏,特殊時刻甚至會騎車營救被困的移民。

聖地亞哥的邊境巡邏隊在四年前獲得這批E-bike,彼時還沒人意識到可以將其運用在巡邏中。

而早在兩年前,莫桑比克國家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們便發現,騎E-bike巡邏十分好用,因爲他們隱蔽、輕便、安靜,不會驚擾到動物,便於抓捕偷獵者,並且能夠駕駛的地形也多種多樣,零排放的新能源特性,也極大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可見,E-bike在海外的使用場景仍然不斷被挖掘。在國內少人知曉的E-bike,在海外市場卻已流行多年。在E-bike的發源地日本,其滲透率已高達45%。

美國雖然起步晚國民消費水平高,市場潛力極大。根據Circana的零售追蹤服務,美國E-bike的銷售額在2022年達到峰值9.03億美元,去年銷量有所下降,但進入2024年後,又上漲4%。

歐洲市場中E-bike風行,則由於騎行文化盛行。尤其是在西歐,荷蘭、比利時等國在發展規劃中也十分重視騎行環境,城市預留了合理的騎行區間,爲E-bike的流行提供良好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歐美政府都在努力推動出行方式的改革、疏導城市交通。美國、英國、法國、瑞典和加拿大都提供了針對E-bike的補貼政策。在新能源汽車之外,更輕便、售價相對也更低的E-bike,已然成爲很多歐美年輕人的新寵。

E-bike在海外的熱度與潛力,吸引了不少E-bike企業,頭部投資機構更是押注其中。

以美國爲例,出海品牌運營商賽文思SEVENS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市場只有100個E-bike品牌,2022年翻倍至200個。去年年初,上述品牌多數是中國廠商,且不少是深圳阪田的跨境電商從業者所生產。

這也使得E-bike過去兩年庫存積壓嚴重、大量中低端E-bike產品的競爭,行業經歷了一波洗牌。賽道迴歸理智的同時,E-bike的海外市場仍有不凡魅力。

01 政策推動下的大勢所趨

據外媒報道稱,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發起了加州E-bike激勵計劃,消費券單筆金額達2000美元,鼓勵低收入的加州居民購買E-bike。

加州自行車協會執行董事肯德拉·拉姆齊在媒體採訪中表示,低收入羣體很多擁有的是老舊汽車,這些汽車污染率高。更多人根本沒有汽車,E-bike就成爲代步工具。

E-bike在加州隨處可見,已成爲城市道路特色,並且愈發受到歡迎。

不只是加州,美國不少有環保意識的州和地方政府都開始像補貼電動汽車一樣補貼E-bike。科羅拉多州和夏威夷等州向符合收入條件的居民提供補貼。丹佛和康涅狄格州的E-bike補貼計劃在自行車騎手當中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幾天之內就用完了資金。

補貼是刺激美國市場E-bike使用增加的直接原因。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使用地方和州退稅計劃購買E-bike的人表示,購買後騎自行車的次數有所增加。近40%的受訪者表示,從長遠來看,他們每週至少用E-bike代替一次汽車出行——這種轉變可能會顯著減少碳排放。

不只是美國,英國什魯斯伯裡也於近期推出E-bike的訂購計劃,當地居民有機會以每週不到3英鎊的價格試用電動自行車12個月,訂閱包括頭盔和自行車鎖,以及可選的單車行李袋和兒童座椅。該訂購計劃的推出旨在鼓勵人們進行更加環保的出行。

歐洲騎行文化濃厚,騎行基礎設施完善的同時,騎行愛好者的年齡分佈更是廣泛。而且歐洲整體山區較多、地形陡峭,市場對於E-bike有較大需求。

自十年前開始,歐洲國家不斷撥款支持E-bike的發展,E-bike滲透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尚承投資統計的數據顯示,2020年歐洲E-bike的銷量約453.7萬輛,增速高達30%以上。預估至2025年滲透率將提升到42.6%。

而這些E-bike的產地,基本來自中國。

02 千億市場的的掘金者

在E-bike的供應鏈鏈條中,中國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中國是自行車製造和出口的第一大國全球自行車年產量約達1億輛,中國約佔全球產量的60%,傳統自行車供應鏈相當成熟。

不過E-bike中的核心技術爲其電助力系統,它考究電機效率、扭矩、傳動速比、力矩控制及反饋精準度等關鍵指標,是E-bike好騎的關鍵因素。一臺E-bike整車中,僅電助力系統的成本就要佔25-30%。

電助力系統市場長期被海外老牌廠家佔據,行業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博世占主導地位,禧瑪諾憑藉變速、剎車、助力系統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也佔據一席之地。

國內廠商基本只做生產,並不會自研電助力系統。這也意味着:E-bike的生產壁壘相對較低,且新進領域的難度相對較小。甚至在一些投資者看來,E-bike是公版產品+技術+博世電機的整合,門檻不高。

E-bike的市場因此也相當分散,從線上消費格局來看,賣家精靈數據顯示,德國亞馬遜E-Bike行業頭部品牌市場份額10%左右,前五名的份額不足50%,仍處發展初期相對分散。美國市場方面,頭部品牌Heybike份額15-20%左右,其他品牌份額不足10%,格局亦相對分散,尚未形成絕對領導品牌。

瞄準E-bike的中國企業,在經歷了一波中低端產品的競爭與洗牌後,陸續都意識到拼湊的產品註定會被淘汰,在不同細分場景、領域賽道纔有可能有新的生機。

不少 E-bike 廠商會選擇自研+開私模,在自行車內重新設計電路“走線”並對自行車結構進行重新設計。

比如廠商特宙斯,爲了符合整車簡約、輕量化、高度集成化等需求,選擇自研中置電機與算法系統。大疆則直接進入電助力系統領域,於今年7月推出DJI Avinox,這是一款面向全球中高端E-bike整車品牌的電助力系統。

事實上,只有中國廠商參與到E-bike的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的研發生產,更好的利用中國供應鏈的獨有優勢,才更有可能抓住E-bike在海外尚在成長的市場。

大數跨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E-bike市場規模預計爲35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622.5億美元,預測期內市場將以略低於1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遊走於美國邊境的E-bike,用於抓偷獵者的E-bike,都只是其在歐美不斷流行的縮影,千億規模的市場纔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