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勢力拆解小米SU7,學習如何降低成本
由於中國電動汽車在軟硬件技術、產業鏈佈局和製造環節等方面的領先優勢,一些優秀的企業已經成爲外資公司學習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外國汽車製造商和業內機構正在購買國內熱門車型用以拆解研究。
據Inside EV報道,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首席執行官RJ Scaringe在近日出席活動時表示,這家企業購買並拆解了一輛小米SU7,主要目的是研究Rivian在製造成本方面需要如何模仿改進。
Rivian曾被外界視作特斯拉在美國的勁敵,但由於難以突破量產瓶頸、無法攤薄研發投入和固定成本,加上通脹高企環境的負面影響,一度在低谷徘徊。在與大衆汽車簽署價值50億美元的協議共同開發軟件和電氣架構之際,這家公司持續釋放出想要重振旗鼓的信號。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舉動是向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學習。“中國在非機械製造和供應鏈成本上能夠節省大量資金,通過分級供應鏈體系,每個零件的成本比我們在西方市場採購的零件要便宜20%至30%,有時甚至便宜40%。”
Scaringe稱,此前製造成本過高,公司正在改進供應鏈,希望在後續車型上解決這一問題。Rivian未來兩款車型的市場反饋,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能否制定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這成爲該公司生存的關鍵。外媒指出,正是對小米SU7高性價比的好奇驅使Rivian一探究竟。
在Scaringe看來,許多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零毛利率的環境中競爭,並做好了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這種狀態的準備。在如此激烈的博弈中尋找長期生存的方法,降低成本是繞不開的實現路徑。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研究機構Caresoft Global拆解了一輛比亞迪海鷗,發現成本控制和製造工藝上的優勢遠超想象。通過自研,比亞迪實現大部分的零部件自給,而且垂直整合能力較強,規模經濟效應愈發明顯。
Caresoft Global的總裁Terry Woychowski認爲,美國本土無法生產如此物美價廉的車型,不能完全歸咎於較高的勞動力成本,真正的原因是美國汽車製造商在理念、製造技術和生產流程等方面已經落後於中國。
希望向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取經的不僅是美國。今年7月的日本東京先端技術展上,一輛被拆開的極氪007吸引了不少當地觀衆。網絡流傳圖片顯示,現場有人伏在地面拍攝該車底盤,可能是來自日本汽車公司的工程師。
此前,比亞迪海豹車型還被日本出版社拆解並出版書籍,該書售價8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