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鬆發股份高位跌停 風險提示不是兒戲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自10月16日晚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以來,鬆發股份(SH603268,股價49.08元,市值60.94億元)股價便開啓連漲模式。10月17日至11月5日,鬆發股份連續14個交易日漲停。在此期間,公司至少發佈了10次股價異動、股價嚴重異動或股票交易風險提示,並多次向實際控制人發函問詢。然而,市場對這些風險提示似乎完全“脫敏”,直到11月6日,鬆發股份才以跌停結束了連漲走勢。

對於今年很可能淨利潤爲負、營收低於3億元而面臨退市風險的鬆發股份來說,將低質資產置出、優質資產置入的騰挪,可能徹底改變基本面,確實是實打實的利好,股價大漲也在意料之中。然而,上市公司真正要爲投資者創造價值,不應僅以日或月的股價波動來衡量,而是需要以年爲單位,實現長期持續的股價上漲,這樣才能創造更多價值,惠及更多投資者。

筆者注意到,鬆發股份曾提示,可能存在發行後總市值超過擬置入資產恆力重工估值上限的風險。鬆發股份股價大幅上漲後的“泡沫量”不難測算。假設新發7.5億股,發行價10.16元,恆力重工的估值最高可達152.4億元。參考11月5日收盤價54.53元,鬆發股份重組完成後總市值將高達476億元,這意味着在重組估值基礎上又提升了至少2倍。以2023年財務數據爲基礎,重組後的恆力重工市盈率和市淨率將分別高達1.2萬倍和99倍,這在造船業中堪稱“市夢率”。

鬆發股份並非孤例,這種現象在當前A股市場中廣泛存在。同樣是虧損的上市公司,其股價漲幅遠遠超過績優公司。截至11月6日收盤,申萬虧損股指數在兩個月內累計漲幅高達56%,11月5日甚至出現了ST股集體漲停的場面。同樣是併購重組,股價漲幅嚴重透支重組後增長前景的情況也不少見。例如,富樂德擬收購資產2023年淨利潤爲3.54億元,但重組公告後公司市值最多增長了192億元,相當於擬收購資產市盈率達到了54倍,若算上增發股份,這一數值還將大幅提高。

股價暴漲的背後是賺快錢的力量在主導,收益兌現必然意味着股價的大幅回落。當股價漲到嚴重偏離合理估值時,上市公司的風險提示可能被“脫敏”,但最終不會“脫靶”,即風險提示中的情景最終會成爲現實。對投資者而言,應當對這類風險提示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這可能會錯過一些驚心動魄的大漲時刻,但卻能避開必然會降臨的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