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打造AI無人部隊 究竟行不行
(圖/Swiftships)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2023年8月啓動一項規模10億美元的「複製者計劃」(Replicator Initiative),旨在製造數以千計空中、海上和陸地無人機,目標在今年8月前建立這支無人部隊。
建立這支無人部隊的目標在於以「地獄景象」(《華盛頓郵報》,2024年6月10日)阻止中國大陸攻擊臺灣。在解放軍艦隊穿越臺海之際,美軍將在第一島鏈部署數千架無人機和無人艇等無人部隊,爲美國、區域夥伴及臺灣軍隊爭取時間。
爲何至今美軍纔想通要搞無人部隊?原因很簡單,因爲解放軍有,而且大大的有。過去我們強調,世界早已進入無人戰爭的時代,解放軍無人部隊將是「武統戰爭」的先鋒、而不是真人部隊,很多人嗤之以鼻,認爲這不可能。這下子,臺灣高層必須認真考慮解放軍攻臺的無人部隊了。
如今美軍開始搞無人部隊,除了解放軍有之外,還具有更多的軍事與政治意義。首先,美國放棄了第一島鏈。其次,第一島鏈斷裂,只能用無人部隊來補。最後,由於無人部隊數量因素介入,美軍無人部隊必然敗給解放軍無人部隊。
2024年1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9000名士兵撤出沖繩,爲放棄第一島鏈埋下陰影。想要維持島鏈存在,具體表現就是島鏈制海權與制空權的維持與控制。然而,第一島鏈真的被攻破了嗎?
2022年6月,澳大利亞空軍P-8A反潛巡邏機遭解放軍軍艦鐳射照射,導致若干機員暫時性失明;不久之後,澳洲另一架P-8A遭解放軍殲-16施放鋁箔條,導致該機必須緊急空中停機,避免發動機吸入。
2023年12月,美軍雷根號航母以及林肯號航母打擊羣企圖包夾正在東海外海操演的遼寧號航母,結果遼寧艦航母編隊繼續進行操演,而美兩艘航母編隊返港。據聞,從日本橫須賀港出海的雷根號航母遭到解放軍無人機「圍觀」,林肯號航母遭到電磁製壓,分別返港。如果遼寧艦編隊電磁能力很差,早在美軍出動兩艘航母之前,就應儘早結束操演返港。
2024年7月,解放軍山東號戰鬥羣南海巧遇美軍羅斯福號戰鬥羣,結果羅斯福號戰鬥羣退出南海,美軍連1艘接替或增援的航母都沒來。如果美軍光榮獲勝,那麼,撤出南海的就是山東號。
2024年12月28號,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連同菲律賓艦船,來到黃巖島周邊海域。解放軍出動055萬噸大驅逐艦和多艘戰艦、轟-6K、蘇-30抵達黃巖島海域,撤到馬來西亞巴生港。2025年1月4號,卡爾文森號航母再次出港,解放軍派出1艘075、兩艘054A飛彈驅逐艦,從元旦就在巴生港外海蹲點,一路「押送」它離開南海爲止。
無人作戰必然涉及多領域無人載臺,包括無人艇與無人機的協同作戰。但是,無人艇與無人機協同作戰之困難度,正和美國海軍與空軍之間的隔閡一樣大。光是指揮作戰就是個大問題:誰來指揮無人艇與無人機?
最麻煩的是,如果無人機艇的指揮管制鏈路被切斷、例如戰術數據鏈被入侵怎麼辦?在戰時,這是必然發生的情形。而且在戰時,這些無人機艇就和雷達站、指揮中心、戰鬥機、作戰艦、裝甲車輛一樣,都是解放軍在第一波襲擊當中首要殲滅的目標。
無人機艇的弱點盡顯無遺:在斷網斷通的情境中,這些無人機艇連編隊都有問題,怎麼聯合作戰呢?無法發揮整體作戰效能,這些無人機艇就是一羣待宰的無頭蒼蠅,再厲害的AI技術也無法拯救這些無法聯通的無人機艇。
我們幾乎可以預期,美中軍備競賽的結果,美軍必然落敗。光從生產效率就可以看出,中國可以生產無人機艇的工廠很多,必要時,連汽車廠也可下海。怎麼會這樣呢?
而美國本土製造無人機艇的供應鏈遍於海內外,過長的供應鏈只會拖慢生產速度、升高生產成本,我們還沒把懶惰的美國工人與高效的工會因素加進來呢!美國將如何在一場無人機艇消耗戰當中獲勝?(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