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中爲什麼應開展人工智能合作?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墨水筆”網站6月5日文章,原題:美中爲何應開展人工智能合作 就像美中關係中的許多問題一樣,美國政策制定者把人工智能也當作兩國之間的零和遊戲。一提到人工智能競賽,美國政策圈就緊張,擔心中國可能會趕超美國。事實上,同中國合作不僅是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不落後的最佳途徑,甚至有可能是唯一途徑。

對華開展人工智能合作有若干挑戰要克服,第一個挑戰就是克服零和思維。其次,雙方要共同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監管標準。兩國只有克服零和思維才能推動持續創新,而雙方都認可的透明監管規則可有助於降低人工智能風險。

美中兩國都認爲人工智能對提高軍事實力、經濟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至關重要,兩國都在人工智能研發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目前兩國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基本勢均力敵,不過中國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處於先行地位。美國政府應當認識到,在人工智能領域搞零和博弈只會阻礙技術的發展進步。

2023年,斯坦福大學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美中兩國科研人員之間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遠多於任何其他兩國之間在該領域的合作。鑑於美中民間人工智能合作之密切,阻礙對華人工智能合作是不可能的,對人工智能科技發展也是有害的。

不幸的是,美國正加緊破壞美中人工智能合作,對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採取懷疑態度。美國還擔心知識產權盜竊問題。其實人工智能本身的特性緩解了關於知識產權盜竊的擔憂。在人工智能領域,拿到算法或許只是最簡單的一步,難的是訓練人工智能算法,這需要大量硬件資源和高昂成本。

幸運的是,美中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政府間人工智能對話,或許代表着雙方向進一步開放合作邁出了第一步。當然,兩國必須構建互信,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人工智能自身所潛藏的風險。而美中雙方可以通過合作認清並化解風險。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各有優勢,美國擅長創新,而中國擅長快速市場化。二者的優勢應當結合起來,進而推動人工智能國際監管框架的建立。兩國政府應幫助兩國的高精尖人才更好地合作,在改善關係的同時增強互信。

要讓雙方溝通取得成功,美國必須改變觀念,不能把一切跟中國有關的東西都視爲有害的,這麼做只會讓美國人工智能發展受損,讓國家競爭力受損。(作者哈德利·斯帕達西尼,甄翔譯)

美國“數據創新中心”網站6月5日文章,原題:更多利益相關方參與將助力美中人工智能對話 5月14日,美國和中國在日內瓦進行了首次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這次對話是美中兩國爲更好地合作應對人工智能風險而邁出的關鍵一步,但鑑於人工智能在商業和軍事領域的應用持續增長,雙方還有必要開展更多合作,包括非政府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

去年11月,美中兩國領導人同意啓動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從而爲建立對人工智能風險和潛在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相互理解打開了大門,而困難的部分在於將初步協議轉化爲有意義的、可持續的行動。

促進兩國專家之間的直接合作,對於彌合分歧和加快制定科學、基於證據的決策至關重要。在正式的一軌外交渠道之外,舉行有非政府專家參與的一軌半和二軌對話有助於建立信任,促進創新解決方案,並在不同國家間達成共識。

一軌半對話包括政府官員和非政府專家,而二軌對話只包括非官方代表。二軌外交的優勢在於,它能更靈活地討論前沿甚至敏感問題。例如,人工智能行業的參與者可以探討通過全球規範和技術措施應對風險的共識。

但近年來人工智能二軌對話的參與者,大多是外交政策和軍事專業人士,技術專家和行業代表的參與度非常有限。這種不平衡會導致人們狹隘地關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問題,而忽視技術和人工智能安全的更廣泛方面。

讓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參與進來至關重要,原因有幾個。首先,科學家和行業領袖處於人工智能研究、開發和應用的最前沿。他們擁有識別、預測和解決複雜的人工智能安全問題所需的專業技術知識,可以研究具體的人工智能部署,並致力於解決技術問題。

其次,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有助於使對話非政治化,將重點放在推進人工智能安全知識和技術的共同目標上。學術專家傾向於把重點放在技術方面,以及技術如何作出貢獻上,而不是以危言聳聽的態度討論風險。

此外,鑑於人工智能公司在美國和中國都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們可以在技術研發、技術措施和治理框架方面提供重要意見。

總之,擴大對話範圍,讓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可以爲看待人工智能相關的風險和機遇提供更多樣化的視角,爲創新和實驗創造新的機遇,同時確保人工智能的應用是安全和有益的。(作者Yanzi Xu等,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