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納悶:晶片限制下 中國如何在AI領域取得巨大進展?

美媒納悶:晶片限制下,中國如何在AI領域取得巨大進展?(圖:shutterstock)

據觀察者網報導,「受到美國晶片限制,中國怎麼還能在人工智慧(AI)領域取得進展呢?」美國《時代》週刊1月8日發問道。該雜誌指出,中國近期發佈的一連串模型表明,美國的AI領先優勢已經被縮小了。

去年11月,中國科技巨頭騰訊推出了大語言模型Hunyuan-Large。在介紹該模型的論文中,研發人員稱Hunyuan-Large模型的性能優於一些美國開發的頂級開源模型。

同樣是在11月,由中國私募巨頭幻方量化投資的AI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發佈了其推理模型DeepSeek-R1的預覽版。從某些方面看,該模型可以與OpenAI去年9月發佈的推理模型o1的預覽版相媲美。

之後的12月26日,DeepSeek發佈了其最新的AI大模型DeepSeek-V3。聊天機器人競技場(Chatbot Arena)最新數據顯示,DeepSeek-V3在開源模型中排名第一,在全模型榜單上名列第七,成爲前十名中唯一的開源國產模型。

這些進展讓一直堅信「美國在AI方面保持了兩到三年領先優勢」的前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改口。去年11月,他在哈佛政治研究所論壇上表示,美國在開發更強大的人工智慧的競賽中,落後於中國。

「事實是,中國的幾個項目看起來已經追上了美國。而這甚至是在川普和拜登政府採取特別舉措下,限制高性能晶片供應給中國之後發生的事。」施密特說道。

正如施密特在訪談中所說的那樣,新型智慧系統對於國家工業實力、軍事實力和監控系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時代》週刊稱,誰在AI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可能會對全球權力平衡產生影響。AI若能實現大部分勞動力自動化,它就可能促進國家經濟;如果未來的AI系統能夠引導武器或駭客攻擊對手,這將是一個決定性的軍事優勢。

「隨着其他國家在兩個超級大國的AI系統之間做出選擇,AI可能會成爲發揮全球影響力的有力工具。」該雜誌指出,而構建更強大的AI取決於三個基本要素:數據、創新算法和算力。

《時代》週刊分析稱,開發大語言模型的訓練數據通常是開源的,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開發人員在使用數據上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同樣,算法或如何改進AI系統的創新想法也很容易跨越國界,因爲新技術經常在學術論文中被分享,而且中國也培育了比美國更多的優秀人工智慧研究人才。

基於此,《時代》指出,可以在邊境被阻止的、有物理實體的商品——先進晶片似乎就成了美國限制中國AI發展的一大關鍵。

目前,先進半導體供應鏈由美國及其盟友主導。GPU在AI模型訓練中有着明顯的優勢,而美國公司輝達和超威半導體(AMD)幾乎壟斷了GPU市場。能製造這些頂尖晶片的公司,如臺積電,以及像荷蘭ASML艾斯摩爾公司這樣爲半導體代工商提供製造設備的光刻機制造商,也在美國的壓力下,被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售一些尖端晶片和半導體制造設備。

在這一情況下,爲什麼中國的AI模型能如此迅速地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呢?

爲美國國防部創新部門提供諮詢的研究員裡特維·古普塔(Ritwik Gupta)告訴《時代》週刊,中國AI模型的優勢在於「他們更好地利用了硬體」。

據此前報導,騰訊的Hunyuan-Large模型性能與Meta去年7月推出的Llama 3.1模型相當。審查了兩家公司論文的研究人員表示,騰訊的模型可能僅用了Meta約1/10的算力進行訓練。而DeepSeek在2021年用1萬個英偉達A100晶片構建了一個用於AI訓練的Fire-Flyer 2集羣。今年8月,DeepSeek在一篇論文中表示,Fire-Flyer 2的性能接近於英偉達的一個包含類似晶片的系統,但DeepSeek的系統成本更低,能耗更低。

施密特也曾指出,中國還受益於擁有更多的電力來推動AI模型的訓練,以及對該領域的大量投資,尤其是來自政府的投資刺激了行業發展。

中國國務院在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指示,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爲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慧經濟、智慧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爲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時代》週刊試圖爲拜登政府挽回尊嚴,稱美國出口管制沒有影響中國AI發展的原因在於,中國公司在限制措施正式實施前囤積了足夠的晶片,以及輝達公司爲中國市場設計了一個符合出口管制閾值的版本,「鑽了漏洞」。

美國蘭德公司(RAND)技術與安全政策中心AI和算力中心領導倫納特·海姆(Lennart Heim)也聲稱,儘管過去一年裡,美國的領先優勢在縮小,但縮小差距並不一定意味着出口管制失敗,中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感受到出口管制的影響。

古普塔向美國政府獻策稱,美國不應該試圖通過限制晶片出口來減緩大語言模型的開發,而應該集中精力在阻止軍事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上。

自2022年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在限制中國獲得世界上最先進的AI晶片。去年12月,臨卸任的拜登政府仍在加緊編織「出口禁令」密網。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136家中國實體和4家中國實體海外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加大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獲取HBM技術的管制,還通過「長臂管轄」,要求第三方國家的公司在向部分「實體清單」中的公司提供產品時申請美國的出口許可。

2025年1月9日,美國彭博社爆料稱,拜登政府計劃趕在卸任前幾天頒佈新一輪AI晶片出口限制措施,「作爲他阻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的最後努力」。

這遭到了美國貿易協會的反對。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ITI)1月7日敦促拜登政府不要在卸任前最後一刻發佈新的AI晶片出口管制規則,警告稱這些限制措施將危及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

就連拜登的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距離卸任只剩幾周時都承認,美國試圖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努力並沒有阻礙中國的進步,在晶片競賽中試圖阻撓中國是「白費工夫」(a fool's errand)。

「(如果美國領先),我們爲什麼要分享任何東西?」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訪問學者斯科特·辛格(Scott Singer)稱,基於這一想法,華盛頓內部有人不願與中國坐下來就AI進行談判。

他指出,在美國對中國限制的情況下,中國的持續進步意味着中國有能力在某天製造出「很危險」的人工智慧。因此,如果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縮小了,爲保障雙方系統的安全,美國需要考慮與中國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