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歐盟會向中國靠攏嗎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3月27日文章,原題:歐盟會向中國靠攏嗎? 跨大西洋聯盟正經歷巨大轉變。歐盟與美國之間曾經的信任正變弱,由此產生的真空迫使歐盟重新評估戰略考量,尤其是與中國的複雜關係。不斷變化的形勢提出一個關鍵問題:隨着對美國信任減少,歐盟在追求“戰略自主”時是否會向中國傾斜?
爲應對當前複雜局面,歐盟很可能採取微妙平衡行動。歐盟認識到中國作爲貿易伙伴的重要性,將着力保持與中國的重要經濟聯繫,同時維護自身安全和戰略利益。內部因素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東歐和西歐對與中國的交往常持不同看法。匈牙利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密切的政經關係,希臘則優先考慮中國對其基礎設施的投資。因此,歐盟將尋求中間立場,而非全面轉向,在經濟務實與戰略謹慎之間尋求平衡。
歐中關係歷史悠久,涉及多個方面。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週年,凸顯這一夥伴關係的深度和持久性。雙方貿易額從24億美元激增到驚人的7800億美元,投資額從幾乎爲零上升到2600億美元。中歐班列開行量已超過10萬列,證明了合作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展示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相互依存的關係。
歐盟傾向於通過懷疑視角看中國,往往是因爲受到來自美國的政治影響,這也阻礙了歐盟充分認識到在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等領域互利合作的潛力。歐盟對中國的戰略考量與跨大西洋關係不斷演變的態勢密不可分。(作者Jianlu Bi)
美國“歐洲政策分析中心”網站3月27日文章 北京有理由對其與歐洲主要國家的關係現狀感到滿意。近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德國的頭號貿易伙伴,兩國間的經濟關係總體上仍然突出。與德國一樣,法國仍十分依賴對華經濟聯繫。
隨着大西洋兩岸的緊張加劇,中國作爲歐洲日益不可或缺的經濟夥伴,現在完全有能力利用其強大經濟地位。鑑於跨大西洋關係日益困難,以及即將上任的德國總理表示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必須更加自主,北京很可能將自己定位爲“無利害關係方”。
我們正處於一個潛在歷史性時刻,既關係到歐洲和跨大西洋聯盟的未來,也關係到一個亞洲大國可能在歐洲大陸扮演什麼角色。(作者切爾斯·米克塔)
印度《第一郵報》3月27日文章,原題:與特朗普無關,拜登時期中法關係就牢固 在美國推行以關稅和貿易戰爲主的咄咄逼人的貿易政策之際,法中兩國正緊密互動。人們容易將法中最近的友好歸結爲對美國重拾保護主義言論和咄咄逼人的關稅的反應,但兩國外交關係的密切早在特朗普任總統之前就已開始。事實上,在拜登任總統期間,法中關係就在不斷加強。
巴黎和北京一直在悄然建立多方位夥伴關係,既有經濟上的務實也有戰略上的對話,偶爾還會是棘手的國際問題。當前形勢下,這一動態又有了新的緊迫性。隨着美國對歐盟汽車出口徵收關稅並威脅發動更大關稅戰,法國面臨着使經濟夥伴關係多樣化和鞏固全球聯盟的壓力。巴黎方面仍將繼續投資發展與中國的務實關係。(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