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譽鼎泰豐小籠包最強軟實力 與晶片同為臺灣象徵
美媒形容鼎泰豐小籠包與臺積電晶片同樣象徵臺灣,可能是最強軟實力工具,連美國政治人物都盼華府有一間店;即使小籠包源於中國,掌鼎泰豐北美業務的新世代認爲,食物必須忠於臺灣,「也就是我們的起源地」。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昨天一篇「以小籠包爲軟實力」長文,以位於紐約51街和百老匯大道交匯處的鼎泰豐新店談起,說明鼎泰豐崛起、招牌小籠包及臺灣菜在地緣政治下牽引出的身分認同。
報導指出,鼎泰豐紐約店是今年最受矚目的新餐廳之一,外觀看起來相對低調,入內下了樓梯卻迎來寬敞空間,可容納近500名顧客,其中許多人可以透過廚房的巨大玻璃窗看到師傅製作大名鼎鼎的小籠包。
紐約分店是鼎泰豐「帝國」中規模最大的據點,也是今夏在這座許多人視爲「世界美食首都」的城市中,最受期待的餐廳之一。餐廳延後開幕還讓焦急的顧客給了「一星」評價。
外交政策介紹,這個「帝國」始於臺灣一間小店。對爸媽是移民的人來說,鼎泰豐誕生的故事再也熟悉不過。1948年國共內戰,鼎泰豐創辦人楊秉彝離開家鄉山西來臺,在賣食用油的公司找到了一份送貨員的差事。
10年後,食用油公司被迫關閉,楊秉彝和妻子決定自己開食用油店,生意一度很旺,卻在1970年代因爲罐裝油興起而走下坡。在朋友建議下,這對夫婦將店面分成兩部分,找來點心師傅開始賣起小籠包。小籠包很快「走紅」,兩人把油店關了,專心賣小籠包。
過了半個世紀,鼎泰豐在全球有超過170家分店。光是今年,除了紐約外,鼎泰豐還在泰國普吉島、新加坡、杜拜及美國加州安那罕的迪士尼樂園拓點。
報導指出,對於只剩12個邦交國的臺灣來說,鼎泰豐在全球擴張就是軟實力的勝利出擊。
事實上,鼎泰豐的全球吸引力也助提升臺灣在世界舞臺上的形象,餐廳更將臺灣淵源視爲榮譽徽章。亞倫.楊(Aaron Yang)是已故楊秉彝的孫子,也是負責美國業務的楊家兄弟之一。他去年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強烈認爲,食物必須忠於臺灣,也就是我們的起源地」。
雖然小籠包源於中國,但對某些人來說,像是總統賴清德就職典禮的國宴「操盤手」高琹雯,這點沒有讓小籠包「比較不臺」。
「臺灣菜就是移民料理」。高琹雯說,幾十年來不斷涌入移民形塑臺灣美食,從1900年代初的福建及廣東移民,到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後大量遷臺的人,每個羣體都帶來自己的食材及風味。
「我會說,這樣的融合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身分」。
近年來,臺灣努力強調自身與中國的區別,在北京入侵威脅日增下,更是如此。臺灣今年失去邦交國,但與一些國家的非正式關係反而變得更穩,尤其是臺美關係。
而鼎泰豐小籠包可能是臺灣最有力的軟實力工具,與臺積電晶片一樣,都是臺灣的象徵。高琹雯說,「人們對鼎泰豐感到非常驕傲,因爲它是首個代表臺灣美食的國際品牌」。
文章寫到,國際顧客在多大程度上把鼎泰豐與臺灣直接連結,仍是一個未解的問題。
然而,對高琹雯來說,這正反映幾十年來定義臺灣文化與美食的融合特性。「當年國民黨政府強調臺灣作爲正統中國的權威及真實性時,他們常說臺灣菜只是中國地方菜之一」。
高琹雯認爲,這種說法應該反過來,以臺灣菜爲上層,其下有不同區域料理。
文章說,或許是地緣政治的徵兆,鼎泰豐8月宣佈將關閉在中國的14家分店,包括所有的北京分店,據報導是由於重新申請營業執照的分歧。同時,鼎泰豐也將在亞利桑那州開店,距離臺積電投資成立的3座新半導體廠不遠。
報導指出,雖然臺灣政府並未積極涉入鼎泰豐拓展版圖的時間及地點,但很清楚鼎泰豐的價值。撰寫這則報導的記者艾揚格(Rishi Iyengar)說,他今年專訪臺灣駐美代表俞大㵢,當訪談接近尾聲時,他提到自己正準備去鼎泰豐紐約分店,俞大㵢聽後臉亮了起來。
俞大㵢當時表示,當他與許多美國政客及其他人,特別是去過臺灣的人交談時,這些人會對他說,「有件事你一定要做」。
俞大㵢於是問:「好的,是什麼重要訊息?」
對方是這樣答的:「把鼎泰豐帶到華府」。